刑鼻 是什么刑罚?
简单讲就是割去鼻子
鼻刑是割去受刑人鼻子的刑罚。鼻子是人体重要器官,与人的尊严关系更切,因此劓刑较墨刑为重。劓刑也带有耻辱刑的性质。
夏朝的“五刑”
所谓“五刑”是指中国早期社会五种常用刑罚,即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五种刑罚。这五种刑罚由轻到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罚体系。
(1)墨刑
墨刑又称黥刑,是在犯罪人面部或额头刺字,再染上墨色,作为受刑人的标志。这种墨刑既是刻人肌肤的身体刑,又是一种使受刑人蒙受耻辱、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
(2)劓刑
鼻刑是割去受刑人鼻子的刑罚。鼻子是人体重要器官,与人的尊严关系更切,因此劓刑较墨刑为重。劓刑也带有耻辱刑的性质。
(3)剕刑
剕刑有时也写作刖刑,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砍足称为剕,砍手称为刖。另外,与砍手砍足相类似的还有砍去膝盖骨的膑刑。砍去受刑人手足是各古代民族经常使用的处世哲学罚方法。在夏朝,此类刑罚也成为最主要的常用刑之一。
(4)宫刑
宫刑是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对男性为去势,对女性为幽闭。宫刑极为残酷,一般适用于较重的犯罪。
(5)大辟
大辟是死刑的总称。执行死刑的方法多种多样,统称为大辟。
墨、劓、剕、官、大辟等五刑最早源于与夏同时期的部落有苗氏。夏启立国不久,率兵攻击有苗氏而灭之,但将有苗氏推行的 、黥等刑罚加以损益,形成发墨、劓、剕、宫、大辟等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常用的主要刑罚体系。自夏以后,商、周及春秋之际,五刑一直被作为,主体刑而广使作用。经过秦汉之际的刑罚变革,直到南北朝后期才完全被取代。墨、劓、剕、宫、大辟作为中国古代早期代表性刑罚种类,肇始于夏,发达于商、周,影响及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