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U2同袍》被剪的原因
《同袍》内地版“缩水” 揭秘原版被删剪情节
《同袍》内地版“缩水” 揭秘原版被删剪情节
(文/didi) 《同袍》在引进之初号称将“一刀不剪”,但就目前的公映版本看来,该片由全长的91分钟变成了只有75分钟,删剪了足足16分钟。当初“引进时没有删减一刀”的说法显然失实,而“最大可能地保持了港片的原汁原味”这一说法,也因此值得商榷。
在引进后的《同袍》中,被剪掉的16分钟到底包括什么人的戏份?这些剧情是否对整体情节有关键性的影响?就大部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来看,都是对影片节奏、人物出场、以及大团圆结局存在不满。例如,有网友就对邵美琪滚下山高声尖叫的情节觉得无厘头,而山林中的斗鸡眼“神经病”突然现身,更是让观众大喊突兀。这些情节出现得毫无铺垫和征兆,缺乏逻辑性,对剧情推动也没起到积极作用。而这种种不满和对影片存在的质疑,也许能用被剪辑掉的戏份来替导演挽回几分面子。
内地上映的版本中,“斗鸡眼”只在后半段出现
被剪场景之一:“斗鸡眼”在废屋墙壁上写字
对剧情损害程度:★★
“斗鸡眼”在内地影院版本的后半段出现,他在山林中捡到了“肥棠”留下对讲机,并收归己有,边走边把玩。此人样貌丑陋,双眼斗鸡,作为神经病的角色出现了一分钟的时间。这让观众为之一惊的同时,也对这段剧情感到非常突兀,不知导演用意何在。
未删减版本里,“斗鸡眼”在废屋里写满“天下太平”
但是,从《同袍》香港发行的3区DVD来看,“斗鸡眼”在前半段23分钟起,就已经登场,而且导演在他身上还花了不少的胶卷,给了他长达6、7分钟的戏码。机动部队刚上山不久,就碰上了“斗鸡眼”。这个疯子在山林的一座废屋里涂鸦,在四围的墙壁上写了密密麻麻的“天下太平,世界和平”。见到机动部队后,他非常激动,并不听阻拦还要继续写下去,口里念叨着“天下不太平,世界不和平,为什么不让我写”。这段戏在内地上映时被完全剪掉,完全不留一点余地。
剪掉前面“斗鸡眼”的铺垫戏码,就造成了对后半段他的出场带来了理解障碍,给观众带来“无厘头”的误解。根据银河映像的一贯风格,剧情总是在矛盾交织中以滚雪球的姿态往前推动,渐多的线索和渐强的积淀,酿造了故事结局和情绪的大爆发。同时,观众多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一下旁枝末节的黑色幽默。这个“斗鸡眼”疯子就是其中的引例。不动声色的针砭时弊,把讽世的态度不失时机地流落在剧情中间,也许是导演的意图所在,可惜由于删剪原因,让这一人物成为了让观众云里雾里的设置。
众人迷路的剧情,也是删剪得较为厉害的一处
被剪场景之二:May姐一班人迷路
对剧情损害程度:★★★★
在内地上映的《同袍》,邵美琪饰演的May姐带着手下一帮人,在山林里搜查时迷路,他们发现在林中转了几圈,仍然是绕不出原地。众人慌了手脚,这时有一个PTU点了三根烟,以拿来当烧香之用,以求神灵保佑。May姐也大喊让大家镇定:“我们只是迷路而已!”这段戏在剧情中算是一段小插曲。而随后镜头一转,May姐一个人已经摔下山坡,扭伤了脚,并发出一阵尖叫。这样没有前因后果的情节,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段戏的原版,把迷路过程和May姐怎样滚下山,交代得非常清楚。
原版中,机动部队见了骷髅头,赶紧下跪磕头
原版中,May姐带着一干人等在山林里迷失方向,相当恐惧,在一个PTU点烟之后,大家一心要走出迷局,众人在尾随May姐时,手里捻着佛珠,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眼神慌乱,并在荒郊野岭迷失了许久。最后,一行人在一处偏僻地见到了几个骷髅头,May姐受了惊吓,滚落山坡,出现公映版的一幕。这连贯的一段戏,导演是花了笔墨去表现的,公映时却被剪得零零落落。
在港片里,港人对神鬼的畏惧和敬意,是一个影片“港味”的重要体现,神台、烧香、做法事等等民风民俗,在港片里俯拾皆是。但引进后的港片却一直对这一点非常避讳,认为这是宣传封建迷信的负面信息。尽管罗家昌在之前受访时表示,内地的电影审查尺度已经在放宽,而迷路一段情节也在百般争取中得以保留下来,让稍带魔幻色彩的此段戏码能在观众面前保留一点原样。但是,原版实在要比删剪后连贯通畅得多,观众不会再为May姐尖叫的情节感到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影片中强调的迷幻、神秘,又充满宗教意味和宿命色彩的气氛,在剪刀的作用下残存无几。
教堂内场景一律被删
被剪场景之三:教堂圣歌和场景
对剧情损害程度:★★★
当May姐和森哥隔着密草举枪相对时,远处响起了教堂的歌声,让观众雷倒的是,这歌竟是“生日歌”。镜头一转,两人已经顺着歌声来到教堂,和教堂里的教父、村民一起用餐。最后和悍匪火拼的时候,机动部队向教堂举枪,悍匪们举手投降,教堂枪战戏到此结束。
但在未经删节的版本里头,“生日歌”从来没有出现过,取而代之的教堂圣歌。两位主角步入教堂,这时教堂出现全景和特写,里面有教父领着村民们在做祈祷。随后,May姐在教堂里打电话联系大部队,但这些情节统统消失。而悍匪们最后从教堂步出,举手投降、转身、蹲下等等,也被剪得干干净净。
圣歌的感召,是导演专设的一个有所寓意的转捩点。这种富于绝对超然的宗教象征意味,是有关信仰的一种传达,同时也是对“迷路”、“争持”等前半段命题的圆满和解。在港人心目中拥有这种力量的,绝不是一首“生日快乐”歌。对这段剧情的改动,使其符合内地特色,却又流失了当中要义。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