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系列微电影影评

80后的阵痛

最近两年是一阵清风,微博微信微电影是潮流。但是长信变成了短信,短信变了。

微信,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让碎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变得更短更重,人物和故事站不住脚,一部部电影几乎成了笑料精选。

微电影《存在》系列有点不一样。故事虽然不是很丰富,但至少,它聚焦了那些在压力面前挣扎的年轻人,那些80后屹立不倒的人,以及他们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辛酸,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与承诺,他们的爱情与人生。

2012北京暴雨造成交通中断和经济损失,79人遇难。当时广渠门有一辆车被淹没,一个在北京奋斗的年轻人离开了,永远失去了他为之奋斗的未来。影片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挪用,而是做了一个改编,通过受害者的女朋友来展现80后的所有痛苦。

失去男朋友后,女主角和一个富二代男人谈婚论嫁。双方父母在餐桌上畅谈未来,女主角艾霞最终选择离开。她没有办法遵循这个世界为她安排的道路。如果她明天可能就死了,那么奋斗还有意义吗?按部就班,步步为营,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女主角从婚姻中出走,是因为前男友曾经郑重的说过“如果没有世界末日,我将于2012 11 10月165438在珠穆朗玛峰上向艾霞求婚”,这是影片的告白。毕竟,形象是有限的,艾霞不仅对爱情感到困惑,也对生活感到困惑。

在路上,她遇到了阿木,他也是一名弟子,一个无法忍受城市生活的挤压而逃离的人。他老婆在微博找他,三月怀孕。艾霞问他为什么。他昂着头,胆小坦白,面对现实无能为力。他无房无车,新的生活即将到来。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没有自信,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和爱情无关,是责任和现实。艾霞,作为一个旁观者,只看到所有奋斗中的年轻人中的一个。和自己一样,在一个充满漂泊感的世界里,她该如何转身面对现实?

后来,阿木回去了,他不得不面对他的承诺和责任。每个人都要面对。艾霞继续赶路,看到了珠穆朗玛峰和纳木错湖。面对美丽空旷的湖水,她喊出了男友的承诺,求婚的承诺。影片结尾,她一转身,男朋友就在她面前。也许,他已经死了,这只是夏日爱情的一种幻觉;也许,他获救了,但他看到艾霞已经谈了婚论嫁,于是默默地离开了。这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也是一个温暖的结局,但这种结局真的存在吗?80后的痛苦真的缓解了吗?

我不知道。电影没说什么未来。你必须自己去发现。

这个时候,就可以记住了。

大多数人18岁之前的生活都是父母的幻想。想做什么,怎么做,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这个时候,父母就成了我们的神。他们什么都做。他们强势,不讲道理。那时候我们还不能马上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就到了叛逆期。其实是叛逆找上了我们,我们用青春活力做了很多自以为是的浪漫活动。那时候,我们有理想,有抱负,不计后果的生活;那时候的我们,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却活得很幸福很快乐。

作为成年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教育体系的生产机器时,就更加迷茫了。我们知道,有很多事情需要足够强大才能重新开始。我们清楚地明白,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断与同事、朋友、亲人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我们在乎世俗的眼光,我们在乎生存,买房,娶妻,打拼事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责任压倒了我们,我们不得不让步。我们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也许,我们早就忘记了拥有梦想。

这个时候,如果总是劝孩子或者后辈现实一点,不要做梦,梦越美好,梦就越碎。因为我们知道全国80%以上的人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和我们一样,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进入那可怜的10%。我们看到了当时的自己,应该像父母长辈一样。

毕业20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大家都在回忆往事。有人后悔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以至于现在没有一份好工作;有的人后悔当时没有去追自己喜欢的女孩,以至于现在都没有找到真爱;有些人后悔当时没有解除和朋友的误会,以至于冷漠了二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终于明白,青春只是人生的一个季节,我们可以后悔,但不能重来。

《存在》也许没有那么曲折华丽的剧情,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谁活着就没有遗憾?我们有权选择自己的青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