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远征军齐学启将军的遇难经过
宁死不屈齐学启
--------------------------------------------------------------------------------
/ 2005-06-27 15:45:16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日战争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为一个整体。根据中国和英国签定的***同防御滇缅路(云南至缅甸的公路)的军事协定,为援助在缅甸作战的盟军英国军队(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保障滇缅路畅通无阻,使盟军的军援物资能顺利地到达中国的大后方,国民政府决定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等部组成,入缅作战。第六十六军所属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也奉命率部出发。誓师出发那天,齐将军向全体官兵作了战前动员,他列举了古今许多远征异域为国捐躯的英雄的壮烈事迹,勉励大家向班固、霍去病学习,到缅甸后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最后他还高声朗诵“男儿生兮不志名,死当葬蛮夷域中”的名句作为与战士们***同的誓言。全体将士慷慨激昂,声泪俱下,都决心不惜牺牲,一定要在异国他乡捍卫祖国的荣誉,捍卫民族的尊严。4月中旬,新三十八师开赴缅甸。
当时缅甸的形势已非常严重,日军占领了它的首都仰光,并分三路向北猛扑。日军西路第三十三师团以极快的速度攻击到了仁安羌地区,将退守到这里的七千多英国士兵包围起来,准备予以最后消灭。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军队,请求给予支援。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应英军的要求急调新三十八师前往增援。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当即命令齐学启率—一二和—一三团火速赶往仁安羌。
仁安羌地区是缅甸的油田,周围都是沙漠山地,北面是一条叫宾河的河流。被包围在这里的英军是英缅军第一师和1个坦克营,师长叫斯高特。当齐师长率部在17日黄昏赶到宾河北岸的时候,英军已被围困了两天两夜。
齐师长当即命令部下向北岸的日军一个大队发起攻击。这是新三十八师踏出国门后第一次参加作战,战士们憋足了一股劲,一定要给日寇一个下马威。日寇自进攻缅甸之后,一路进展都很顺利,打得英军节节败退,从未遇到顽强的抵抗,因此也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中。双方一交手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齐将军沉着冷静,冒着敌人的炮火指挥作战。经过10个小时的鏖战,到第二天中午,驻守在宾河北岸的日军终于被消灭了,这是他们侵缅以来第一回遭到败绩。
齐将军扫荡了北岸的残敌,还乘势占领了渡口。这时师长孙立人也赶到前线和齐师长并肩指挥战斗。英军得知中国军队已赶到,就不断发出电报要求他们南渡宾河,以解燃眉之急。孙齐两位师长分析到,宾河南岸,日军控制着山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远征军驰援英军的兵力远远少于日军,如果蛮干失败,不但不能救出英军,还有可能使自己全军覆没。于是他们下令暂停攻击,摸清情况,在夜间妥善布置之后,在19日拂晓再次发动攻击,并把这一计划电告了英军师长斯高特。
斯高特接到通知后,用无线电话告诉孙齐两师长:“我们已断绝了两天的粮食和饮水,无法继续支持下去,若是今天不能解围,部队就有瓦解的可能。”孙师长作为战地最高指挥官当即回答他:“贵师已忍耐了两天,无论如何要坚持这最后一日,中国军队一定负责在明天下午6点以前,将贵师完全解救出来。”对于孙师长的回答,斯高特一再追问有无把握。孙师长看着周围齐师长等几位高级将领,通过话筒向斯高特坚决地说:“中国军队,连我在内,纵使死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一定要把贵军解救出来。”
4月19日拂晓,新第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在孙齐两将军的指挥下向宾河南岸的日军发起了进攻。战士们在山炮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呐喊着冲向敌人。齐师长手持战刀在前线督战,鼓励战士们奋勇杀敌,报效祖国。日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中国的战士们更加勇猛。很快日军的右翼防线就被突破了。双方展开了对501制高点的争夺。一一三团在此高地三得三失,三营长张琦在冲锋中身中数弹,临终前还高呼:“弟兄们,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拼呀!”战士们见营长倒下了,个个饱含着热泪,前仆后继地冲杀了上去。
这场血与火的搏斗,从上午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仁安羌油田的山凹里积起了一堆又一堆的尸丘,油井和散落到四处的储油罐熊熊燃烧。中国军队终于攻克了501高地,歼灭日军1200多人,收复了仁安羌油田,使7000多濒临绝境的英军绝处逢生,同时还将英美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人解救脱险。三天的苦战已使英军狼狈不堪,当他们看到中国士兵的时候,一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眼眶中含满了感激的泪水。
仁安羌大捷,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部以少胜多,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打出了中国的国威。至今,英国的历史著作家还指出,英军是在中国第三十八师的支援下才逃出了陷阱,“援军的英勇行动向史迪威(美国将军,当时在缅甸指挥对日作战)和英国人证明,当这支友军遇到优秀的指挥官时,是多么的勇敢善战。”这是对孙齐两位师长最好的评价。
仁安羌大捷后,齐将军又奉命率部转战卡萨、温早等地,屡挫日军,但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国际矛盾,缅甸战局逐渐恶化了,中国远征军不得不全面向北撤退。5月11日,齐将军离开卡萨时与师部失去了联系,在撤退途中他遇到了新三十八师的十几个伤兵,齐将军便率他们一起向深山觅路前进,追寻师部。
为了不使重伤员掉队,齐将军在路过的村中买了几条牛,让伤员骑在牛背上继续前进,他自己则不顾多年的心脏病和轻伤员一起徒走跋涉。19日他们到了乌有河畔,重伤官兵大都伤口发炎,连牛背都坐不住了。齐将军又设法买来竹子编成竹筏,让全体伤员坐在上面,顺水向下漂流。
23日,当齐将军等走到一个叫荷马林的地方的时候,突然遭到日军骑兵的袭击。齐将军沉着应战,率领这十几个伤员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他向官兵嘱咐:“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我们死得其所。子弹打光了,咱们就以自杀来报效祖国吧。”在日寇的围捕之下,18个人除一人落水逃生外,其余全都壮烈牺牲了。齐将军头部中了三枪,倒卧在血泊中,完全失去知觉。日军发现昏迷中的齐将军是中国军队的高级将官时,立刻为他裹伤,送回部队指挥机关。齐将军苏醒后,才知道自己重伤被俘了。
齐将军决意以死报国,拒绝日寇为他换药,并以绝食以求速死。日寇联队长得知他是齐学启后,非常恭敬。不久,齐将军被转到了日军在荷马林的旅团部。齐将军仍然大义凛然,厉声斥责企图软化他的日寇旅团长,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要杀就杀,不必废话!”日军旅团长故意拔出战刀递给他,他猛力向前夺刀向自己腹部刺去。旅团长的左右一看,连忙上前夺下了战刀。日寇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的高级将领是如此的顽强,宁死不屈。在百般劝诱无效后,日军只好把齐将军送到了战俘营。
仰光中央监狱俘虏集中营,关押着中国、美国、英国、印度、荷兰、缅甸等各国战俘数百名,被日寇逼作苦工。齐将军到这里后,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用汉、英两种语言,向盟军战俘讲叙中外历史上的忠勇人物的故事,以及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道理,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坚定必胜的信念。盟军战俘都深为齐将军威武不屈的精神所感动,由衷地感佩他。
齐将军被俘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南京伪政府。1944年5月,伪政府派叶蓬等过去与齐将军相识的汉奸一行12人,到仰光劝降。齐将军见到这些败类,大声斥骂:“你们为占领我国土领,杀害我人民的日寇作奴才,丢尽了作人的脸皮。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走狗,没有和我说话的资格。你们赶紧滚吧。”遭到齐将军怒斥的叶蓬等人并不死心,又以高官厚禄,甚至贵重的礼品来利诱齐将军,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
叶蓬等人经过两个月的劝诱,不见成效,十分恼怒,临走之前就挑动中国战俘来加害齐将军。叶蓬对中国战俘们说:“你们之所以不能到南京享受高官厚禄,全是因为齐学启一人不愿与我们合作。”
齐将军在囚3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深受各国战俘的爱戴。但在中国战俘中也有一小撮民族败类,如蔡宗夫、章吉祥、杜学统等人,听信了叶蓬等的谣言,认为齐将军一人英勇不屈,影响了他们达到丧节求荣的卑劣目的,因此怀恨在心。他们与齐将军处处为难,起初是不服管教,后来发展到公然对齐将军进行侮辱。齐将军对这些败类抱着挽救的态度经常加以劝导,晓以民族大义,并以自己劳动得来的报酬分别赠送给他们,感化他们。但这些已成日寇走狗的败类,不但不听劝导,反而变本加厉加紧迫害齐将军。
1945年3月,缅甸北部日寇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在缅甸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蔡宗夫一伙预感盟军即将解放缅甸全境,深恐一旦被解送回国,难逃制裁,于是动了恶念,企图谋杀齐将军。他们曾试图用毒药暗杀,但被齐将军察觉未成功。3月7日,日寇最后一次对齐将军进行劝降,又被齐将军臭骂一顿。第二天晚间,在日寇支持下,章、祥等趁齐将军上厕所的时候突然行刺。齐将军被尖刀贯穿腹部,当场倒地。
齐将军被刺后,同监的英国军医想尽各种办法,找来一些药品,请求为齐将军施行手术,竟被日寇拒绝。齐将军的伤势因为得不到治疗,很快就恶化了。在这期间整个集中营的战俘们都为齐将军的被刺而感到悲痛,他们只有每日为齐将军的生命虔诚地祈祷。5月13日晚10点,齐将军终因伤重不治,饮恨辞世。盟军战俘十分悲痛,纷纷索取遗物,留作纪念。
齐学启将军是中国军人的榜样,他在敌人的屠刀下没有丧失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高贵品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齐将军的英勇事迹,并追晋他为陆军中将。迫害齐将军的一伙民族败类最终没有逃脱应得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