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1、毛泽东思想
中国***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过艰辛探索,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1940年代形成了第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
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革命、如何夺取革命胜利和实现革命转变,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说明中国***产党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革命发展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通过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产党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它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质。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包含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要求,它不是脱离具体民族和时代之外的抽象理论,而与民族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关心欧洲国家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而且高度赞扬亚洲各国人民反对西方列强的英勇斗争。充分展现他们理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内涵。
再次,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经济落后民族或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构想,进一步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质。这个构想,不但为后来的东方落后国家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发展道路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而且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民族化和时代化,才能成为革命行动指南的理论品格。
人民网——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