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躺平?
1
这些日子躺平这个概念热了起来。
但躺平正义其实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没有人不喜欢享受,不享受无非是因为消费不起。
而且这个消费水平还过高,以至于自己跳着脚都摸不到,这才会导致放弃努力直接躺平。
尽管如此,躺平也不能影响到他的生计。
所以有资格躺平的人,都是有自由选择权的人,都是已经做到收支平衡的人。
只不过高支出水平的人,躺平的位置比较高;低支出水平的人,躺平的位置比较低。
反正只要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自然想躺就躺,想什么姿势就什么姿势。
如果没有自由,你就不能想躺就躺。
你刚躺下,看看旁边嗷嗷待哺的嘴,你不还是得爬起来去赚奶粉钱么。
所以,对于特别想躺平的人来说,既然高支出水平实现不了,那就降低支出水平。
开源节流。
于是丧文化就出现了。
能宅就宅,能静则静,能不生就不生,甚至连婚都不结了。如果不是因为要活着,连喘气都是多余。
所以躺平的本质是开源不成,而去节流。
既然奋斗没用,年轻人就会丧失奋斗的动力,丧失希望,只满足于低支出水平,甚至只满足于活着。而整个社会则不可避免的呈现出颓废的风气。这风气表现在生产和经济上,就是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
经济和财富是干出来的,静止的社会是不会自动创造出财富的。如果整个社会缺少进取心和创造力,那么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就不可避免。
所以,躺平出现的原因不在于收入高低,而在于没有希望。而躺平的后果是发展停滞。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会没有希望?
因为社会阶层已经固化,年轻人失去了上升的通道。
所以这个社会的一个常态就是,一边是996、007,大家拼命工作维护自己的支出水平;另一边则是差不多就得了,躺平正义。
两种状态集中在同一个时空、同一个人物上,毫不稀奇。
2
个人有选择奋斗的权利,也有选择躺下休息的权利。自己养活自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但作为一个社会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危险的并不是躺平,而是没有希望。
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两极分化一直高度关注。因为两极分化(哑铃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毒瘤。
纺锤型社会的好处是拥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大量的中产阶级的出现,既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科技进步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从创造的角度来说,中产人群没有窘迫生活的压力,他们有钱有闲能够进行尝试,推动产品进行改变。
从推动的角度来说,中产人群对产品的品质更加关注,乐于以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到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动中。
而一个哑铃型的两极分化社会结构,则拥有和纺锤型社会结构完全相反的缺点:社会结构脆弱,民怨积累,情绪暴戾;居民消费欲望很低;人们的发展愿望低,缺乏奋斗和创新精神;等等。
更要命的是,马太效应是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意味着,哑铃型社会结构才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而纺锤型结构只是过渡状态。
你可以这么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就是一个循环:纺锤型—>哑铃型,然后革命,社会结构从头开始,然后再纺锤型—>哑铃型……
所以这不是一个“这国怎,定体问”的句式,这是一个人类社会都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伴随着这些革命的过程,一浪接着一浪向前演化。
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革命不过是波浪式前进过程中的一次下降的话,甚至是革命推动了浪花一浪比一浪更高的话,那么革命虽然对身处其中的个人来说很痛苦,但对人类文明来说,却也并不是坏事。
更何况,这不就是事实吗?
人类文明的历史不就是从原始社会,一浪一浪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吗?
我们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只能使用生物能源开始发展,一步步进化到现在可以使用核能的阶段。
那么未来,我们肯定仍然是继续延续这个模式,波浪式前进。
所以两极分化固然不好,但也没那么可怕吧?
错。
问题关键就在这个核能身上。
核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脱离太阳的恩惠,而人工创造的能源。
但是,核能在让人类拥有了新能源的同时,也让人类拥有了核武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可以毁灭地球的核武器越来越小型化隐蔽化,然后,如果随着某一次哑铃型社会结构的革命,被释放出来的话……1
这些日子躺平这个概念热了起来。
但躺平正义其实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没有人不喜欢享受,不享受无非是因为消费不起。
而且这个消费水平还过高,以至于自己跳着脚都摸不到,这才会导致放弃努力直接躺平。
尽管如此,躺平也不能影响到他的生计。
所以有资格躺平的人,都是有自由选择权的人,都是已经做到收支平衡的人。
只不过高支出水平的人,躺平的位置比较高;低支出水平的人,躺平的位置比较低。
反正只要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自然想躺就躺,想什么姿势就什么姿势。
如果没有自由,你就不能想躺就躺。
你刚躺下,看看旁边嗷嗷待哺的嘴,你不还是得爬起来去赚奶粉钱么。
所以,对于特别想躺平的人来说,既然高支出水平实现不了,那就降低支出水平。
开源节流。
于是丧文化就出现了。
能宅就宅,能静则静,能不生就不生,甚至连婚都不结了。如果不是因为要活着,连喘气都是多余。
所以躺平的本质是开源不成,而去节流。
既然奋斗没用,年轻人就会丧失奋斗的动力,丧失希望,只满足于低支出水平,甚至只满足于活着。而整个社会则不可避免的呈现出颓废的风气。这风气表现在生产和经济上,就是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
经济和财富是干出来的,静止的社会是不会自动创造出财富的。如果整个社会缺少进取心和创造力,那么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就不可避免。
所以,躺平出现的原因不在于收入高低,而在于没有希望。而躺平的后果是发展停滞。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会没有希望?
因为社会阶层已经固化,年轻人失去了上升的通道。
所以这个社会的一个常态就是,一边是996、007,大家拼命工作维护自己的支出水平;另一边则是差不多就得了,躺平正义。
两种状态集中在同一个时空、同一个人物上,毫不稀奇。
2
个人有选择奋斗的权利,也有选择躺下休息的权利。自己养活自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但作为一个社会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危险的并不是躺平,而是没有希望。
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两极分化一直高度关注。因为两极分化(哑铃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毒瘤。
纺锤型社会的好处是拥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大量的中产阶级的出现,既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科技进步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从创造的角度来说,中产人群没有窘迫生活的压力,他们有钱有闲能够进行尝试,推动产品进行改变。
从推动的角度来说,中产人群对产品的品质更加关注,乐于以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到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动中。
而一个哑铃型的两极分化社会结构,则拥有和纺锤型社会结构完全相反的缺点:社会结构脆弱,民怨积累,情绪暴戾;居民消费欲望很低;人们的发展愿望低,缺乏奋斗和创新精神;等等。
更要命的是,马太效应是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意味着,哑铃型社会结构才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而纺锤型结构只是过渡状态。
你可以这么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就是一个循环:纺锤型—>哑铃型,然后革命,社会结构从头开始,然后再纺锤型—>哑铃型……
所以这不是一个“这国怎,定体问”的句式,这是一个人类社会都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伴随着这些革命的过程,一浪接着一浪向前演化。
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革命不过是波浪式前进过程中的一次下降的话,甚至是革命推动了浪花一浪比一浪更高的话,那么革命虽然对身处其中的个人来说很痛苦,但对人类文明来说,却也并不是坏事。
更何况,这不就是事实吗?
人类文明的历史不就是从原始社会,一浪一浪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吗?
我们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只能使用生物能源开始发展,一步步进化到现在可以使用核能的阶段。
那么未来,我们肯定仍然是继续延续这个模式,波浪式前进。
所以两极分化固然不好,但也没那么可怕吧?
错。
问题关键就在这个核能身上。
核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脱离太阳的恩惠,而人工创造的能源。
但是,核能在让人类拥有了新能源的同时,也让人类拥有了核武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可以毁灭地球的核武器越来越小型化隐蔽化,然后,如果随着某一次哑铃型社会结构的革命,被释放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