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高尚小故事400字
⑴ 关于名人敬业的故事400字
7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几十年来,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在攻关的前10年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岛度过的。 袁隆平注重实践。他说,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第一线的坚守,使他抓住了科学的灵感,锻造出了战略性眼光。
袁隆平甘为人梯。他注重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将团结协作看作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了科研基金和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他将实验材料“野败”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永不满足。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从一般杂交稻的成功到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他将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如今已经77岁的他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公斤;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大德有大成。到2006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不仅如此,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
袁隆平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2007年4月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⑵ 名人、伟人成长小故事400字
名人成长故事林 肯 的 台 阶 一个1 周岁左右的小男孩, 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版 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权阶了。 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 他要自己爬上去。 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 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当爬上两个台阶时, 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 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 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 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 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 小 *** 抬得老高, 小脸蛋也累得通红, 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 但他最终爬上去了。 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 在那 通 红 的 小 脸 蛋 上 亲 了 一 口 。 这个小男孩, 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 6 届总统的林肯。 他的母亲便是南希· 汉克斯。
⑶ 一个名人小故事,400字以上
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 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 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 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 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⑷ 名人读书的故事400字
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你好,可以追问我,望采纳。
⑸ 名人故事400字
1、毕加索诚实的小故事
小时候,毕加索就有着很高的绘画天赋,但却经常搞不懂诸如“二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为此,他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他们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老师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 *** 。
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却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毕加索父亲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并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2、齐白石学艺的故事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二十七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横披。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3、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4、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
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
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
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5、周星驰不惧耻辱
从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周星驰并没有得到机会立刻从事自己挚爱的表演,而是被安排接棒好友梁朝伟,做了儿童娱乐节目“四三零穿梭机”的主持人,播出时间是下午4点半的冷门时段。周星驰在这里一待就是整整六年。对于一名立志成为伟大演员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痛苦的。
在此期间,周星驰看着梁朝伟接拍电视剧、电影,很快大红大紫,自己却做着并不喜欢的儿童节目主持人,无人喝彩不说,还要忍受别人的漠视、歧视。有位影坛大哥当众说他“活得像狗一样”,一位娱乐圈大姐大说他“你永远红不了”,一位好友说他“整天做白日梦,幻想成为大明星”。更让人难堪的是,有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周星驰只适合做儿童节目主持人,不适合做演员。
面对诸般羞辱,周星驰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认认真真地把那张报纸上的报道剪下来,贴在自己的床头墙上,以此来激励自己,并发誓开创一番大事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靠着“无厘头”的表演方式,周星驰成为拥有粉丝无数的喜剧大师。
⑹ 名人小故事 (350~400字左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民族智慧的象征,鞠躬尽瘁的典范。
诸葛亮的一生,表现了忠诚、勤勉、开明、智慧。其中我最佩服他的忠诚与智慧。
忠诚,是诸葛亮最大的特点。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言听计从的信任,他在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走夏口时全心辅佐这位危主,毫无二心。竟使刘备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为由,在公元221年称帝,史称“蜀汉”。在刘禅登基后,他更是忠到了愚忠的地步。他将刘禅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做了,这并非夺权,而是在尽一个“相父”的忠。而且他的儿子诸葛瞻与孙子诸葛尚亦不辱先祖之英名,面对强敌临危不惧,愤然冲入敌阵,直至战死。三代忠烈,皆为“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诸葛亮的成就使他几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他年少便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虽隐居于卧龙岗却洞悉天下之事,做出了流传后事的“隆中对”。在群雄并起之时,他慧眼识主佐刘备,在刘备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之时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霸业。他舌战群儒,才压东吴九郡八十一州,联吴抗曹。谈笑之间,八十三万曹军灰飞烟灭。争汉中,安邦定国;平南蛮,扩大疆土,都无不闪耀着其智慧的光芒。诸葛亮无愧于一个军事战略家,虽一生戎马倥偬,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谋略盖世、料事如神,机警过人,思维敏捷,不愧是羽扇纶巾智多星。
诸葛亮的一生,既壮烈,也有遗憾。而他能扎根在我的心中,是因为他的宏才大略和他那一颗无比正直、善良、诚实的心,这也正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我永远记住他,永远为我们民族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智者,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道德家而自豪。
⑺ 名人的故事400字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法读书,裁缝店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打高尔基。
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李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
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