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雪的历史
阳关博物馆位于阳关遗址以北800米处,是一座集自然历史、旅游、遗址保护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博物馆遗址占地面积654.38+万平方米。所有建筑都是仿汉代建筑,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与周围的烽火台遗址和沙漠戈壁和谐地融为一体。
据中国史料记载,阳关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与玉门关南北呼应,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和通道。唐代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阳关被废弃,逐渐荒芜和消失。如今,只有“阳光耳目”墩墩山烽火台孤悬在大漠戈壁上。
为了保护阳关,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阳关的历史文化,2000年,由于敦煌书画院的倡导和投资,一座以“挖掘古文化、建设新文化”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开始在阳关遗址不远处兴建。三年后的2003年8月28日上午,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阳关博物馆开馆迎客。
敦煌有个博物馆(科教兴国)
杨光聂晴川
在黄沙滚滚的沙漠里,坐在古战车里看古练兵;然后,穿着盔甲,沿着阳关大道骑马;派遣部队,办理通关文件,举行通关仪式...
这不是1000年前的古代,也不是看电影。来到敦煌阳关博物馆,每一位游客都可以亲身体验这惊心动魄的场景。
千岁人还是一样的风格。
这座博物馆建在王维诗中“劝君多酒,平白出阳关”的阳关。
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处,始建于汉武帝“四郡、二关”时期,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阳关曾经是西域的门户,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历代王朝都在这里打仗,僧侣和游客不断在路上。文人墨客曾指点这里的山川,阳关也因此而闻名。
近年来,来阳关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风沙的侵袭,昔日的阳关关城已不再雄伟,只保留了墩墩山上有“阳关耳目”之称的烽火台,不免让人有“阳关不见”之感。为了让这位“千岁老人”再次发光发热,敦煌书画院积极筹措资金,历时三年零五个月。2003年4月6日开始试营业接待游客。
阳关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在于,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感受阳关历史;你也可以去城市远眺,观看火焰和烟雾,骑马和射击训练,并凭证件通关...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的边境,你可以感受到远离钢筋水泥城市的历史图景。
如此大规模、工程设计复杂的博物馆没有花费国家一分钱。它完全是由敦煌书画院投资的私人博物馆。秘诀是什么?
敦煌——你不仅可以看到它,还可以把它带走。
阳关博物馆项目发起人纪永元解释了原因:上世纪70年代末,敦煌还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城,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丰富的文物无法为人们服务。为了弥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敦煌书画院探索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资助、以画补文、以企业盈利为支撑的文体结合滚动发展新路子。
所谓“以文补文”,就是利用敦煌的历史文化、壁画和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敦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丝绸地毯、染色画、木雕和玉雕、陶器等。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敦煌,还可以购买敦煌的特色家居。经过多年的实践,鸣沙书画社由小变大。自成立以来,共创作书画作品1.1.00万件,大部分作品被中外组织和个人收藏,书画销售额达1.00万元。而且敦煌书画院还涉足了房地产、建筑、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成立了敦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敦煌艺术旅行社、敦煌汇源实业有限公司从1983成立时贷款10000元员工3人到现在拥有4家公司120余名员工资产2000万元已支付128
这样,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为敦煌书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为进一步的文化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也是阳关博物馆诞生的基础。
当你富有时,不要忘记你的亲人。
在弘扬文化艺术、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敦煌书画院也没有忘记家乡和父老乡亲。他们多次将爱心奉献给敦煌的社会公益事业,先后为中渠小学、敦煌艺术团、敦煌公园、敦煌三中等学校捐款65438+20万余元。
人才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动力,经济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培养。敦煌,一座由文化经营的城市,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904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