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上将的3位国军起义将领,董其武资历最浅,为何排位却最高?
1955年解放军军官授衔仪式上,55位上将军衔获得者包括了三位国军阵营起义而来的名将:分别是陈明仁上将、董其武上将和陶峙岳上将。虽然曾经在蒋军指挥部队与我军交战,但能够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率部起义,对于革命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其中3位有代表性的名将获得殊荣,并不出人意料,就连我军的老资格将领们也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不过在这3名起义上将中,有一个现象比较奇怪:董其武55年授衔时排在开国上将第39位,陈明仁排第46位,陶峙岳第50位。3人之中排名最靠前的,恰恰是起义前资历最浅(另外两人都是中央军将领)的董其武上将,而起义前曾经在蒋军当中战绩彪炳的陈明仁没有他排位高,统率新疆10万大军起义的陶峙岳也在后面。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仅从起义部队人数来看,陶峙岳的10万部队比董其武绥远起义和陈明仁长沙起义人数都要多。但是新疆属于西北内陆,国军屯驻在此的并非精锐力量,而且新疆起义的时间比绥远及长沙起义都要晚,从影响战争进程的角度而言,略逊于其他两位将军;而陈明仁虽然是三人当中过往战绩、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较出众的,但其实他在49年长沙起义时组织得不是很顺利,只有3万余人最终跟随陈明仁将军参加起义,不足国民党第1兵团总人数的一半,从这个角度看是有遗憾的。总体而言,三人之中董其武主导的绥远起义最成功,贡献也略大。
众所周知董其武在国军时的直接上级为傅作义,而傅作义本是也是一名起义将领,49年1月在北平带领25万人起义。但由于他在蒋军阵营时已经是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地位太高,如果参加1955年解放军授衔,势必会挤掉一些劳苦功高的我军原有将领,综合考虑下没有给傅作义授予任何军衔,因为无论授高授低都是不适当的。除了资历和贡献外,授衔工作还讲究整体平衡,既然起义名将中功劳最大的傅作义没有授衔,那么他曾经的下级董其武就势必要授予上将军衔,而且排名相对要靠前一些,这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三人之中只有董其武将军直接参与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董其武的绥远起义兵团改编为解放军23兵团,这个兵团虽然只有两个军,在入朝的志愿军各部队中并非主力,但要知道整个战争过程中我军也只派了6个成建制的兵团入朝参战,董其武指挥的23兵团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意义和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入朝后董其武将军指挥所属部队不辞辛劳,在朝鲜修机场、筑跑道,为志愿军空军作战和前线将士做足了后勤保障,抗美援朝胜利有他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