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中光影的理解
冰夷
拍摄是光影的艺术。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
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光的孪生兄弟。
“影子”
▼
具体片名可以在微信官方账号后台回复获取。
全网独家1:1同步评论音频链接。
-
剪影?突出和省略的平衡?
剪影是电影中最常见的光影处理方式之一,可以有效地省略人物的外貌特征,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更重要的地方。
比如一些动作片,主角剪影打斗,一方面可以突出肢体动作,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武打场景的多样性,是动作片导演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007:破天幕杀机》中的这一场高楼打斗场面,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不仅动作戏连贯美观,背景幕墙的水母图案更是提升了该剧的艺术性。
刚柔并济体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美不胜收。
换句话说,光影可以把画面分成两个层次,同时把两个对立的元素并置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表达出影片的某种复杂性。
比如《搏击俱乐部》结尾,前景是杰克牵着玛拉的手的静态剪影,背景中我们看到摩天大楼轰然倒塌,既暴力又唯美。
这幅图中,前景象征团结,背景代表分裂,与《搏击俱乐部》解构与重构的双重性不谋而合。
有时候突出部分的背景也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比如《爱乐之城》里情侣在星空下跳舞,《ET外星人》里小男孩带着ET在夜空中飞驰而过...
背景为剪影中的人物关系铺就了浪漫奇幻的氛围。
电影中最常见的时刻是在日出或日落时。
在电影科学中,这个时期也被称为魔幻时期,在英语中被称为黄金时间。
顾名思义,由于太阳光的角度接近地平线,色温较低,整个画面被橙红色的光线温暖地反射出来,特别适合导演在前景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戏剧。
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马晓军俯瞰米兰和刘一的苦情友情,心里特别不爽。
在某些情况下,轮廓不需要背景的帮助。导演之所以用剪影,是为了隐藏更多的细节,刻意制造神秘感。
比如希区柯克的经典《惊魂记》和德雷尔的《吸血鬼》都有这样的应用。
这种手法在恐怖电影中屡见不鲜,影子几乎成了魔鬼、凶手等邪恶势力的代名词。
影子?开始字符的关键轮廓
引入有阴影的人物也是很多导演喜欢用的方式。
例如,被库布里克称为“本世纪不可能搬上银幕”的神作《香水》,以导演汤姆·提克威将主人公置于阴影中,只露出他神奇的鼻子开始。
相当巧妙地利用阴影来简化甚至省略不必要的视觉元素,聚焦观众想看的东西,马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只有一个镜头的关于嗅觉的电影。
色戒走的是另一种套路。李安要介绍特务头子易先生。人物够神秘,职业也有黑幕,就被安排走一条长长的黑暗隧道,直到观众受不了脾气。
这样做突出了易先生鹰一般的眼神,表现了男人的凶悍和神秘。
《007:破天幕杀机》的开篇也是同一个世界的同一个套路。
詹姆斯·邦德从背景的柔焦中以剪影的形式出现,他的脸被附近的一束光线照亮,这也突出了他的眼睛,但这一次导演想表达人物的敏捷和警惕。
再来看《教父》的开场。科波拉的设计吓得派拉蒙够呛。第一枪不是针对主角,而是针对一个不太重要的无名小卒。
镜头慢慢打开,老教父的背影在柔焦阴影区舒展凝重,比直接拍老教父高级多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发现了,所有通过阴影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神秘感。
尤其是那些超自然生物最适合以影子的形式出现,比如《花木兰》中的木须龙,《美女与野兽》中的猛兽,《幻想曲2000》中的拖把精灵...
他们的第一次出场是以皮影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这也算是迪士尼的经典套路了!
改变?一代教父的逐渐升级
说起第一个使用阴影的人,好莱坞有个“阴影王子”。
他就是著名的摄影师戈登·威利斯。
如果没有他在《教父》系列中的经典奉献,恐怕现在的电影人在影识上玩不出这么多花样。
这话怎么说?
以主角迈克为例。教父初期,迈克刚服完兵役回来,一直没有涉足父亲经营的黑帮生意。此时他的脸大部分在高亮区域,没有阴影。
但是随着和家族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迈克脸上的阴影面积越来越大。
虽然《教父》系列与我们通常认为的歹徒残忍形象相矛盾,但戈登·威利斯仍然将歹徒定义为亡命之徒。所以,人物越接近混混,影片中呈现的面部阴影面积就越大。
当迈克成功执行任务,杀死对手家族的老大时,也意味着他完全承担了考利昂家族的使命。这一刻,阴影占据了他四分之三的脸,这也是他自始至终参与家族事业最深的一次。
然而,戈登·威利斯的妙处在于,他为每个主要角色设计的面部阴影都是不同的。
比如马龙·白兰度演的老教父,上台总是用顶级灯光。
这种照明方式会在西方人特有的高眉骨下留下很大的阴影,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睛,从而产生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即使在室外的阳光下,老教父的脸依然被阴影包裹着。
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影子人物是老教父的养子汤姆·哈根。
他经常给人看半张脸笼罩在阴影中,半张脸清晰可见的照片。
这种表达方式有三层含义。
第一,哈根负责里昂家族的事业,半明半暗代表了他的黑白二元性。
第二,哈根是老教父养大的养子。他既是自己人,又是考利昂家族的局外人,半明半暗代表了他的尴尬处境。
第三,在失去了他的老教父的保护之后,哈根动摇了他对科利昂家族的信心。半明半暗代表了他摇摆不定的真诚,可以说非常巧妙。
另一个特例是老教父的长子桑尼。他是教父宝座的第一继承人,却因为脾气暴躁而被敌人间接暗杀。
在拍摄这个角色时,考虑到他直率的个性,戈登·威利斯故意不在脸上积累任何阴影。
桑尼的脸在观众席中凸显出来,这也提醒了观众,桑尼绝对不是教父的最终接班人。
影子,不管是五十度灰还是五十度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关注。
随着戈登·威利斯对阴影的开拓性研究和尝试,最终,“黑色电影”不再停留在黑色主题上,而是进一步达到了黑色在光影艺术上的统一。
电影是光与影的殿堂。
请关注“关灯拆电影”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继续看前面内容中电影对“光”的巧妙运用。
我们,只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