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电影三评。
八百条评论1
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经历的磨难越多,它就会变得越顽强!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历史课本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在1937的苏沪会战最后一战中,国民革命军在四个仓库浴血奋战,抵抗强敌数万人四天四夜,歼敌数百人,数次击退日军进攻,震惊世界。
当时,我和一群无知的学生一起,被这篇简短的演讲深深震撼了。
我们中国的笨蛋真的很勇敢,所以大国只能匍匐前进,保持在我们的阵地前面。
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再看八百勇士的事迹,除了难以名状的震撼,还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悲痛和一种无与伦比的沉重。
一个破仓库被一群士兵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和血淋淋的苏州河,见证了生命在最后时刻的咆哮和不甘。
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因此,去几次《他们死了》是公平的!
明知必死,死而无憾!我用我的鲜血铸造了长城,我生来就是一个杰出的人和鬼!
残酷的画面,我热血沸腾,我咬紧牙关却还是放声大哭。
这是一种渗入血液的震撼,也是一种痛入骨髓的悲痛,但对灵魂的打击更为沉重。
先是918,然后是卢沟桥,那些壮烈牺牲的士兵,更不用说几十天后,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再进一步,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人生毁了,国家毁了!这是百年浩劫,这是亡国灭种!
我不禁要问,这场大灾难为什么会降临到中国?为什么这些老虎和狼要分享我后代的血肉?
伟人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过去,我们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汉朝,并在唐朝蓬勃发展。过去,所有国家来到韩国都是为了站在世界的中心。我们只是在沉睡中被玷污了。东亚病夫?它成了列强共享的蛋糕。
这场灾难用亿万同胞的鲜血将我们从沉睡中唤醒。这种苦难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烙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上。
然而此刻,国家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有人认为灾难发生在昨天,国耻恍如隔世。是时候放松和娱乐了。
我想说,灾难虽已过去,国耻犹在,大国未亡,民族复兴之路依然漫长。
在这个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忘记苦难、忘记国耻、忘记初心、贪图享乐只会再一次被列强超越,再一次万劫不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的山河埋葬了英国人的尸骨,炎炎烈日照耀着我的心田!
那些逝去的祖先,那些已经远去的英雄,他们在最后时刻的呐喊,想让列强滚出去,让没有人再看不起中国人,让家里的亲人再也不要被欺负。总而言之,就是让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让中国人民幸福安康。
而我们,只有记住那段沉重的苦难,才知道今天的幸福是先辈们的英雄热血创造的。只有不忘传承至今的初心,牢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才能无愧先烈和后人。
看着屏幕上英雄和女英雄的最后介绍,我回忆起他们在火灾中的勇敢和悲惨。虽然我的心情沉重,但我的身体更充满力量。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
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在风雨中得到洗礼!中华儿女,苦难,在苦难中成长!
只要记住苦难,不要忘记你主动的心!
最后,人民将会幸福,国家将会复兴!
八百个想法2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网上说很好看,我们就去电影院看了。
故事的原型是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战役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故事围绕着?独800,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淞沪会战结束时,中日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已濒临沦陷。谢晋元率88师262师524旅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它与租界隔着一条河,创造了一场罕见的被观看的战争。为了壮声势,实际数字是400,号称800。八百英雄?他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战斗了四天。直到65438年10月30日,他才奉命撤回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几名士兵背着炸药跳下来念他们的名字。想想吧。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父母、妻子和孩子,所以他们当时跳下来是非常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的400多名士兵非常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成为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并最终取得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百个想法3
影片开头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充满宁静和喧嚣的苏州河对岸,一个是像废墟一样荒芜的四行仓库。显然,河的一端充满了期望和繁荣?天堂?而另一端,则是遍布残破的建筑,荒凉?地狱?。
我认为影片中贯穿整个过程的一条线索是白马。白马的出现是四行仓库人们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期望。白马的白、新、亮与四行仓库的黑、破、旧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四行仓库黑暗、破旧、绝望的逆境中有一丝期待。这也象征着人们的内心开始从对死亡的恐惧转变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最终,那匹纯白色的马,沾满了鲜血,奔跑在路上。这不就是人们用献血染出来的期望吗?期待自始至终从未消失。相反,由于人们的英勇斗争,他们不怕困难和危险,这重新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唤起了人们的家国情怀!
影片从头到尾展现了我军数百人如何在四行仓库坚守四天,见证了军人从稚嫩敏感到成熟勇敢的蜕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死亡的恐惧,但当国家的残破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所有的恐惧都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只有满满的鲜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坚持防守两天并升起国旗以应对日军更猛烈进攻时,随团的谢晋元毅然选择了后者。显然,在谢晋元眼中,国家荣誉感和民族危亡意识比单纯的防卫更有效。而无法用鲜血保护的国旗,也在向河对岸展示,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说:中国人都这样,敌人怎敢仗义执言。
最终,影片在接到撤离命令后,在日军的猛烈射击下,四行仓库的士兵被撤离到对岸。我们也看到对岸的人民在密切关注着同胞的生死,他们纷纷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这一过程也是唤醒他们的同胞与外部世界团结一致的高潮。虽然看似不成功的撤退带来了最成功的结局。战士们表现出的精神给中华民族开了一剂良药。只要有活着的士兵走出重围,他们就能唤起一部分中国人的精神意识,而随着人民的推动,这种意识必然是大势所趋并必然带来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