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是什么意思
走亲戚意思是探望亲戚。
走亲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春节走亲戚、回娘家,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有些地区把走亲戚说成是“逛亲戚”。
说起走亲戚的代步工具,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早年间人们用小推车推着孩子和礼物,或肩挑笸箩携妻带子步行,近距离一天打个来回,远距离的亲戚往往要准备留宿。后来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公***汽车、私家车,出门走亲戚快捷多了。
走亲戚时间: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续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
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胶东人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从这种演变上看,生活节奏在加快、妇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走亲戚不能不带礼物,礼品各个时期各有特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是带馒头、包子、糕点、肉类、鸡蛋、烧酒等;八十年代末,是桃酥、罐头、白糖、柿饼、烧饼、蛋糕、美酒、蜂蜜等;九十年代,除了酒以外,鱼肉、奶粉等也开始盛行。
二十一世纪,多是水果、奶、茶、等;雅一点的,还有鲜花、书籍、音乐唱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