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的学术经历

1949年10月生于江苏无锡,1965年7月于无锡市第四中学毕业后,考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现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1969年毕业。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被停办,改为国营赣江机械厂。他被分配在该厂摩托车总装车间当装配钳工。1973年,由于彭林具有较好的文科基础,被安排到子弟学校当老师,担任中学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过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代理教导主任。因工作成绩显著,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5年加入中国***产党。在子弟学校任教***达八年之久。

1982年9月,由于子弟学校吕菊芬校长的鼎力支持,以及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教授之孙郑光先生的帮助,彭林获得了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的机会。这是他的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

1984年,彭林以同等学力的资格,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赵光贤先生做中国古代史专业先秦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因学业优秀,1986年成为北师大仅有的两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并担任北师大研究生会主席。天道酬勤,1989年毕业,彭林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得到由著名学者杨向奎、张政烺、李学勤、刘家和、郑昌淦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1989年彭林毕业留校任讲师,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7月,彭林作为优秀人才被清华大学引进,到该校人文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现为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还担任《中国文化研究》和台湾《经学研究论丛》的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