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大鼓的保护计划

为保护胶东大鼓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部门专门成立保护胶东大鼓领导小组,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动态的持续发展保护体系。这五大保护机制是:以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工作决策时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现有演员、新生演员、专家学者步调一致,互动互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品牌效应与日常演出相结合,以打造品牌带动一般演出活动开展机制;发展胶东大鼓艺术与开发胶东大鼓产业相结合,以产业实体为依托、以发展胶东大鼓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营运机制。

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选工作。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揭晓,曾金凤(茂腔)、吴英民(秧歌)、胡志蕴(秧歌)、梁金华(胶东大鼓)等4人担此大任,成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6年,胶东大鼓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金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胶东一种鼓曲形式,初始于盲人演唱,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

2004年,央视举办“中国魅力城市”评选,老艺人刘岩峰表演的胶东大鼓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烟台魅力;

在“全国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大鼓再次走向全国人民的视野——胶东大鼓:走向全国的“一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