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管虎导演的作品,八百和牺牲哪个好?

同样是管虎导演的作品,八百和牺牲哪个好?首先要确定两部电影都是好的,都是导演和团队的心血,绝对不是烂片。牺牲应该是比较特别的,因为这部电影是管虎、郭帆、杨璐三位导演共同创作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个集体创作,我觉得牺牲比八百更好。

两部电影都有很强的关虎特色和电影形象。它们是战争片,敌强我弱,炮火中有白马奔跑。主角们在壮烈牺牲前都喜欢来点中国人的独白:比如老铁唱的京剧《定军山》和张飞死前与敌机的莽撞对话。影片中的军人基本不会说普通话,东北话、上海话、江西话、四川话等等交织在一起。

电影里的八百有很多问题,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你想表达的太多,忽略了一件事,大大降低了故事的层次和连贯性,难以令人满意。

1.我想表达的是民国政府软弱的外交,与军人的光荣牺牲和战斗到底的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整个过程中只有观测任务的飞艇在天空中徘徊了几次,这一点没有说清楚,冲突点始终没有完全释放。

2.我想表现战争状态下不同性格的人的生活,多角度展现战争的残酷无情,但老算盘和老铁的故事线似乎一直在偏离主线剧情,至少给我的感觉是剧情的设置是为了突出众生的生活,尤其是老算盘的表现。张译的演技没得说,但从来没打动过我。我觉得这个角色的戏太多了,有点分散注意力。

八百的问题和不足恰恰是牺牲的优点和亮点。故事层层推进,感情逐渐爆发。直到最后,战士们用血肉筑起了生命之桥,让部队快速通过到达金城完成任务。没有拖沓,没有过度的哗众取宠,从士兵、敌人、高射炮队三个角度解读同一时间段发生的战争。主题明确,思路简单但不肤浅。

士兵急于渡河支援前方大部队,恨不得赤手空拳带枪游过去,但水流湍急,如果渡河时再次遭到敌人袭击,后果不堪设想。也有观众质疑这段话,说为什么不直接游过去?为什么要建一座桥呢?拜托,这是场战争。即使我们大部分人游过去,大量的装备弹药等物资也过不去,这样的支援形成不了多大战斗力,也不可能完成支援任务。

敌人这边很简单,一次又一次的侦查轰炸,而我们这边一次又一次的修桥,对方开始怀疑。后来有人死在高炮班的炮火中点燃了心中复仇的火焰,要和我们战斗到底。最后我军渡河,他们体会到了我们的牺牲和决心,也彻底认清了我军所向披靡的事实。

高射炮班是剧情的核心,也是影片的情感推动。看似软弱的张飞终于怒吼一声,“不要走!让我们结束它吧”会合理地把整部电影推向高潮。他要为师父和他的战友关磊报仇。他想用炮火告诉美军,虽然我们的志愿军在火力、后勤、空军等方面没有美军的优势。,建国之战是暧昧的。我们党和军队有勇气、有顽强的手段,从骨子里亮出这把剑。加油!让我们决一雌雄吧!加油!我会让你倒在我的剑下!

三个角度,一件事,全片叙事不生硬,情感饱满,代入感强。也许是因为拍摄时间太短,所以用了这样的剧本,但并不影响影片的质量。所以,比起八百和祭祀,我还是认为祭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