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台湾“潜舰国造”注定是水中月?
其实“潜艇国造”不是今天才提出来。台湾此前也曾多次谋求自制潜艇。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就开始潜艇技术的研制,甚至进行过核能压力容器与核潜艇的研究和设计,并声称在90年代初已具备了建造袖珍潜艇的能力。2001年,台湾曝出“潜龙计划”,试图证明“中国造船公司”有能力制造单层耐压潜艇艇体。2003年,台湾又组建了一个跨部门委员会,极力推动自建潜艇,制定了“自制防御潜艇”(IDS)计划。但这两个计划最终均告失败。而台湾当年提出与美国合建潜艇的目的除降低成本外,还暗中希望通过合作掌握潜艇制造技术,为未来自制潜艇打下基础。
“潜舰国造”的主承包商非台船莫属,台船是岛内造船业的旗舰企业。台船表示独立建造潜艇壳体已没有技术障碍,多年前还曾在阿根廷TR-1700型潜艇和挪威“乌拉”级210型潜艇的基础上,拿出过自己的潜艇设计方案。并且台船在数十年时间里积累丰富的造船经验,曾先后建造过排水量4000吨“成功”级护卫舰、“龙江”级巡逻舰、“锦江”级导弹快艇、“海鸥”级导弹快艇、“武夷”号补给舰。
制造潜艇所需要的特种钢台湾也有能力造。台湾“中钢”公司曾于1998年宣布已成功开发出HY潜艇专用钢材,一旦需要即可量产。
在研发方面台湾也拥有很多包括“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内的一大批船舶研发机构,一些大学也有与船舶建设相关的专业,并且他们也有很多先进的研究设施,比如的大中型空泡水洞(大型水洞可进行鱼雷性能测试,水下兵器的研发,包括潜艇流体动力与水下噪声研究与测试。中型水洞有助于提升螺旋桨的性能)、拖曳水池、船模试验水池等。
但是,设计并建造一艘潜艇远非制造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就行。虽然台湾有着丰富的造舰经验和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发动机、舰体、舰载武器、导航系统等关键设备至今仍需要完全依赖进口,而这些才是研制潜艇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潜艇的动力和水声、电子设备研制难度相当高,因此全球能够生产潜艇的国家屈指可数,许多发达国家也只有组装潜艇的能力。
潜艇的动力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全世界有能力制造潜艇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荷兰、瑞典、伊朗、朝鲜、日本、韩国等12国,其中有能力制造潜艇用发动机的国家就更少了。就当前国际政治局势来看,台湾唯一能指望的似乎就只有日本了。但是日本潜艇的动力也是来自外援。非AIP发动机是引进德国MUT公司的专利生产的,AIP发动机是购买瑞典斯特林发动机许可证后生产的,因此如果日本要想向台湾转让发动机必须要得到德国或者瑞典的许可,就目前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两国很清楚台湾和大陆相比孰轻孰重,再加上荷兰的前车之鉴也会德国和瑞典三思而后行。
潜艇的武器系统和声呐台湾也解决不了。如果从外购也只能走日本的渠道(美国这条路要是能走通就不用等待20年了)。日本确实有生产鱼雷和声呐的能力。但是如果一旦日本向台湾出售这些东西,必然会遭到中国大陆的严厉经济制裁,要知道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是军民两用企业。如制造鱼雷的三菱重工以及制造声呐的日本电气,他们的很多民品都销往中国大陆,三菱重工的汽车、空调、柴油机以及日本电气的显示器、商务电脑等等。这两家公司蒙受的损失肯定比对台军售所得要大得多,尤其是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一旦失去中国大陆市场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我想他们比谁都更加清楚吧。
试想只有一个艇壳,没有鱼雷、没有声呐,没有发动机,没有螺旋桨的东西,能称为潜艇吗?
综上所述,台湾的“潜舰国造”困难重重,实现希望非常渺茫,几乎就是水中月。就算制造成功了,也得至少10-20年以后才能入役,那时在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反潜力量面前不过就是一个活靶子而已。(幂谈天下,张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