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石岩寺,别有洞天

人人都道丹霞山风光旖旎,我却爱极了这坐落在悬崖边上的锦石岩寺。

? -题记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曾记得去年爬丹霞山时,四点多起床看日出,看连绵起伏的青山,探古老的寺庙岩洞,爬奇特险峻的天梯栈道,美丽的景色依旧历历在目。

近来整理照片,无意中发现了一幅特别心动的作品。在奇特的岩洞里,修筑起一幢幢佛堂寺庙,好友正静静地看着红墙上的碑文,不远处一个女师傅正轻声和屋子里的人交谈着。

那是建在丹霞山悬崖峭壁下的寺庙,赤色石头被称为“锦石岩”,于是这家小寺庙便被唤作“锦石岩寺”。

那日,和好友游览丹霞山,归途时误打误撞寻到寺庙外的半山亭。上面的对联题字“翠竹森森峰回路转疑无径,丹崖隐隐柳暗花明别有天”。穿过幽静曲折的山路,经过“一线天”等景点,竟惊喜地发现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锦石岩寺。

洞天福地,推开寺庙的大门,里面别有洞天。我不禁感叹僧人们的智慧,竟然能在如此险峻的峭壁下,寻得如此一块宝地,巧用自然的地势,在洞穴里修建寺庙。

走过一段小路,经过一扇扇半开的窗户,便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岩洞,里面供奉着神像,寄托着信众们虔诚的心。前方有一道狭窄的石门,两边写着对联“万古灵光留锦石,四山滴翠照丹霞”,上面题字“锦严洞天”。

低下头,穿过小门,眼前顿时阔然开朗。依稀看到赤壁黑石下,红墙绿瓦上,二楼的栏杆上晾挂着僧人们的衣物,顿时觉得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心生亲切。

忽然,一阵叮铃铃的声音传来,吸引着我继续往前。抬头一看,原来是风铃在感受着自然的韵律,跳着欢快的舞蹈。那声音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动听极了。

跟寺庙里的师傅聊天,感叹这里的风铃声太动听了。他跟我说,锦石岩寺唤做“上院”,而在河的对岸有一家“下院”,名字为“阿弥陀佛寺”。那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游客不允许入内。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那家寺庙里挂满了风铃,听得我不禁心生向往。

我问师傅是住在寺庙里吗?他摇了摇头说,他是来当义工的,平常帮忙负责引导游客签名。而他选择了这一处清幽之地,静静地修身养性。

四处张望,不由得感叹着,这真的是一处风水宝地。近处丹霞峭壁咫尺之间,远处可眺望整个丹霞风光。栏杆上刻着几个可爱的石狮子,角落里还种满了鲜花,偷偷地向这个世界探出粉色的触角。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佛教法云居士来游,跋涉千里,偶遇此境。

在寺庙不远处,有一处方丈大的洞穴。岩洞虽小,却别有洞天,上可观丹霞峭壁,下可揽九江碧玉。法云居士在此歇息后,不禁生出“半生奔波如梦幻,今日方觉此清虚”的感慨,此洞遂命名为“梦觉关”。

穿过幽静的小路,翠竹绿树成荫,居士来到了锦石岩寺所处的位置。陡峭的悬崖绝壁下竟藏着一处处可容身的岩洞,堪称鬼斧神工。远处,锦江宛如一条绿丝带,在连绵起伏的奇山环抱下,在葱葱郁郁的绿树间,蜿蜒前行。

微风拂来,鸟语花香,居士不禁觉得连日的奔波劳碌已烟消云散,只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他不禁动心了,此处不正是他一直苦苦寻觅的归宿之地吗?于是便率领众人庵建寺,在此潜心修行。日后,此处香火渐旺。

千年以后,我偶然踏进此处,不禁深切地体会到当时法云居士不愿离去的心情。在这里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俯瞰丹霞的湖光山色。耳边吹来梵音阵阵,还有随风起舞的风铃声,整个心就像被熨贴了般,温暖又平静。

半生奔波如梦幻,今日方觉此清虚。那婀娜多姿的景色,余音袅袅的梵音,动人心弦的风铃声,让人怎舍得离开?

沉浸在美景里,我的心早已飞回了千年以前,任由思绪云游四方。直到朋友呼唤,我才回过神来,恋恋不舍地离开。

如今翻回以前的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安静美好的小寺庙,唤起当初安静祥和的心境。

即使身在远离自然的都市生活里,也要在纷扰繁杂的世界中守护心灵的一方净土,优雅淡然地面对红尘世界中的纷纷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