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诺贝尔化学奖,锂电池这项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化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的贡献。三名科学家将平分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万美元)奖金。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多位教授。所有的受访教授都异口同声:三位教授的获奖是实至名归,尤其是97岁高龄的美国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我们都认为,他应该早就得这个奖了。”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除了获奖项目“亲民”以外,另一大看点莫过于97岁获奖科学家古迪纳夫。在此之前,这个纪录由96岁高龄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保持。因为名字中的Goodenough(意为“足够好”),古迪纳夫也被外界幽默称呼“足够好”老爷子。
连续多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足够好”老爷子都获得提名,但一直处在陪跑状态。“所有人都觉得,老爷子早就该得这个奖项了。”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朱纪欣表示,古迪纳夫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差不多是科学圈的“村上春树”。之前,古迪纳夫已经在磁性材料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电化学当时对他而言,属于“玩票”性质。“早期的电池,放电容量和储能密度都很低。古迪纳夫找到了层状结构的钴酸锂,作为电池的正极,将除锂之外的金属材料作为阳极,能够实现高密度的能量储存。”这样一来,可充电锂电池才得以商业化。
记者此次采访的多位教授,都对古迪纳夫并不陌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金钟教授告诉记者,目前“足够好”先生仍在研究新型的储能电池体系,尤其是高安全的固态锂电池,每年都保持着很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一些会议上,也不乏他的身影。“他为人非常和善,而且平易近人。他有很多新的想法,一直在突破自己,讲报告的时候条理非常清晰,写的文章不仅提出新概念,也将原理解释得非常清晰。”金钟说,他还教导出一批又一批做电池的高手,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有他的弟子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