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助!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

美国历史上,各族裔集团在移民美国之初,往往是聚族而居,但一旦站稳脚跟,这种居

住上的界线就会被打破。而黑人却不同,从他们大批进入城市起,聚居的方式保持至今。据

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表明,60%以上的黑人生活在大城市,而且是高度聚居,

他们生活的社区内五分之三的人是黑人,社区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众所周知,黑人聚居

区在当今美国城市里是所谓的"问题街区",普遍存在着贫穷、失业、犯罪、单亲家庭等社

会问题。本文拟通过对黑人聚居区形成和现状的分析,阐述其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治理的出

路,黑人聚居区的治理也是美国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一、黑人聚居区的形成

黑人聚居区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1900-1940年:聚居区的出现。(2)1940-1970

年:聚居区的发展。(3)1970年至今:聚居区的恶化。

在1900年前,无论在北方的城市,还是在南方的城市,黑人与白人居住上的种族隔离不

是很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绝大部分的黑人生活在南方边远地区,1870年时这个数字是

80%,当时城市化率是极低的。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北方劳动力奇缺,南方农业

经济的衰弱,这两方面产生的"拉力"和"推力",使得大批黑人离开南方故土,前往北方

寻求更好的生活,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黑人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的结果是,1910年

至1920年间,57.2万黑人离开南方,1920年代是87.7万人,1930年代因大萧条的缘故,

人数略有下降,但也保持了47.3万人的势头。 大批黑人涌入北方大城市,除了寻求工作外,

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居住,黑人聚居区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在探讨黑人聚居区形成的原因上,美国学者尖锐地指出,黑人聚居区的形成不是简单的黑

人人数增加而造成的,而是能够接纳黑人的居住区越来越少的缘故。 换言之,就是白人对

黑人的种族歧视,直接导致了黑人聚居区的产生。白人首先采取的手段是暴力,1900-1920

年期间,在纽约、芝加哥等地均出现过种族骚乱,那些生活在非黑人区的黑人家庭的房屋被

毁,贸然进入白人区的黑人被打或枪击,甚至遭私刑。这样,黑人为了躲避种族灾难,逐步

形成了自己社区,这些社区被白人称为"黑带","黑城",甚至"黑鬼城"。随着黑人社区的

扩大,白人采取的方法也从单纯用暴力,到采取一些"合法"的隐蔽方法,如成立社区组织,

名为提高社区安全和房价,实际上是为了防止黑人搬入,维护种族界线,他们用罢买来威胁

卖房子给黑人的地产商,不光顾与黑人有商业来往的商店,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用"限制住

宅契约"来约束业主,业主必须声明,不出售或租借他们的房产给黑人,若违反,业主就会

被起诉,直到1948年最高法院判定"限制住宅契约"违法。

在1940年前,北方大城市较著名的黑人聚居区有洛杉矶的瓦茨区、纽约的哈莱姆、芝加

哥的南区等。南方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时间上落后于北方等原因,1940年以后黑人聚居区

才在南方城市中开始形成。

黑人聚居区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在1940年以后,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了城

市人口急剧膨胀,房屋紧张外,联邦政府的政策在这个时期加速了黑人聚居区的发展,使得

规模更大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黑人聚居区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黑人再次离开南方边远地区,涌入大城市,20世纪40年代是170

万人,五十年代是150万人,60年代是140万人, 人数上超过了第一次黑人大迁徙。在1950

年至1970年的二十年间,黑人在芝加哥的人数比例从14%上升到33%,费城从18%上升为

34%,克里夫兰从16%上升为38%,底特律从14%上升为44%,1970年时纽瓦克的黑人比

例是54%,华盛顿是71%。 黑人人数的骤增,再加上因为参战,国内不少住房建设项目停

顿,战后大批军人复员,战后生育高峰期的到来,房屋紧张成为社会问题,而首当其冲的就

是黑人,黑人聚居区拥挤不堪。

造成战后黑人聚居区发展的问题上,联邦政府的作用不可推卸。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政府资助的一些相关住房项目,明显带有种族歧视倾向;二是"城市更新运动"没有解决黑

人居住问题,而且使之更加严重化。

1933年政府成立"房主贷款公司"(Home Owner's Loan Corporation, 简称HOLC),目的

是保障城市居民得到合理的住房贷款。在40年代及50年代又相继成立联邦住房署(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 , 简称FHA)、退伍军人署(Veterans Administration, VA),FHA 和

VA在战后注入了数百万美元的贷款资金进入住宅业,推动了住宅业,尤其是郊区的快速发

展。在其贷款发放上,这两个机构沿袭"房主贷款公司"的将住宅区分为四类的做法,分类

决定了贷款的流向。黑人聚居区被划为第四类,为红色区,是"危险地带",基本得不到贷

款,而且FHA还公开声称,"为了使邻里保持稳定,有必要使房产继续为相同社会和种族等

级占有"。 如1934年-1960年间,黑人人口占40%的圣路易斯市与以白人为主的城外郊区

圣路易斯县相比,圣路易斯县获得的贷款总数近6倍于圣路易斯市。由于FHA等级划分的

权威性,也影响了私人贷款的流向,使得内城黑人聚居区资金流动缺乏,房地产市场买卖萧

条,房价下降,许多房屋陷入空置和遗弃的境地。

依《1949年住宅法》和《1954年住宅法》,从40年代末开始,美国城市出现了"城市更

新运动",就是地方当局在联邦资金的帮助下,对城市进行改造,尤其是城市中心区或称为

内城的贫民窟。如果仅从表面上看,应该是对黑人聚居区有利,但实际效果却是相反,当时

就有舆论批评"城市更新运动"就是仅仅意味着"黑人搬家"。 原因是,由于黑人聚居区大

多靠近市中心商业区,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开发商在这些地区进行商业用途的开发,

而不是改造成穷人尤其是黑人能够负担得起的住宅。以亚特兰大为例,因为清理邻近"中心

商业区"(CBD)的低收入社区房屋,使得大批居民失去住房,到1968年底,这些人中95%

是黑人, 而代之的是体育馆及一些商用建筑。此外,在"城市更新"中,往往是"推倒的

房屋永远比再造的多", 尽管1968年联邦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任何城市不得拆除更多的房

屋,而不建造新房屋,但还是造成了黑人聚居区人口膨胀,房屋短缺。

由于白人的抵抗,因贫民窟清理而失去房屋的黑人居民的再安置变得十分困难,出路只有

迁到远离CBD的业已存在的黑人聚居区去。还是以亚特兰大为例,60年代末新建及即将竣

工的低收入住宅区(公***住房)均坐落在城的西区和东南区,这些地区是传统的黑人聚居区。

而当时西区和东南区已经人满为患了,不能再接受居民了,此地的学校和市政设施也不堪重

压,亚特兰大的黑人领袖认为市政府的再安置项目就是再造黑人聚居区,呼吁应该在城的北

部和东北部(白人住宅区)建造低收入住宅,遭到白人的强烈的抵抗。"城市更新运动"对

于亚特兰大的黑人而言,结果就是人口高度密集,1967年时,该市88%的高密度地区是在

黑人聚居的西部和东南部,1959年时,黑人社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5.7%,所占土地是16.7%,

1965年人口为全市的43.5%。占地仅为22%,居住隔离指数也从1940年的87.4,发展到1950

年的91.5、1960年的93.5,名列全国第三,黑人聚居区的拥挤度4倍于白人社区,40%的

黑人居住在过于拥挤的住房中。

为了能在黑人聚居区内充分安置黑人,开发商也为了节约成本,公***住房向高层建筑发展,

如芝加哥的罗伯特*泰勒住宅区,长达2英里,跨4个街区,***28座16层塔楼,目前是美

国最穷的社区之一,而它的原址在40年代就是芝加哥传统的黑带地区。

由于黑人的高度集中,居住环境的恶劣,为60年代黑人的城市暴乱埋下了伏笔。

黑人聚居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在1970年以后,尽管美国经历了民权运动及经济繁荣,

但内城黑人聚居区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糟,而且由于黑人中产阶级开始离开内

城,黑人聚居区的阶级分化也开始出现。

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三个民权法案,尤其是1968年的住宅法,给予了黑人自由择地而居

的权利,但由于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观念及经济原因(少数黑人中上阶级除外),黑人的绝

大多数还是生活在内城的聚居区,而且60%的黑人集中在全国30个大都市里。下表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种族歧视和偏见是黑人聚居区存在的根本原因。

2006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