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的皇帝叫九五至尊 女的皇帝叫什么
中国的女皇帝:
元魏幼主敬哀公主元姑娘
文佳皇帝陈硕真
武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
西辽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东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在历史上都有女皇帝,俄罗斯帝国最著名的女皇帝就是凯瑟琳二世或称叶卡捷琳娜二世。英国由于领土曾经包含印度,所以维多利亚女王曾兼任印度皇帝。
九五至尊
词语释义 拼音jiǔ wǔ zhì zūn
解释: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自:《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皇帝与“九”
古代皇帝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与九有关的还有: 九天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青铜器有“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国家政权,皇帝周围要设“九卿”。
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
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81个钉。
清代定制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进献白马八匹,白驼一匹,叫做“九白之贡”。其余贡品也多以“九”数计算。如康熙十三年规定:每年节科尔沁等旗,***进十二“九”,计羊108只、乳酒108瓶;鄂尔多斯等旗,***进九“九”,计羊81只、乳酒81瓶。
过去敕建寺庙,金佛的斤数也以九数铸成,或81斤或72斤;铸佛数量,也以九计,如乾隆四十五年为庆祝皇帝70寿辰,***造佛像2299个“九”,合计为20691尊佛像。
清代宫廷年节大宴,包括水果、蜜饯、点心,一***九十九个品种。 清代皇帝过生日,要举行大的娱乐活动,表演杂技,放万年春灯等,也要有“九九”即81种节目,名为“九九大庆会”。清代皇帝的寿筵及春节大宴食品、娱乐节目以及臣僚们庆祝“圣寿”的贡品等,也以九计,含有敬祝万寿无疆的意思。久而久之,九这个数字,被皇帝独占了,而一般人民,包括达官贵族,凡起居饮食器物等都不能以九计了。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构成世界万物,中医用五行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古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运 五彩
泛指各种颜色(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五常
指仁、义、礼、智、信
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三纲五常 五毒,五毒儿
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 五供
祭祀时放供品的器皿,包括香炉、两烛台、一香筒、一灯盏 五谷
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五谷丰熟
形容各种庄稼均已成熟,丰收在望。亦作“五谷丰登” 五官
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部器官
五荤
五种有辛辣味的蔬菜。佛教指大蒜、韭菜、薤、葱、兴渠(根像萝卜,气味像蒜) 五戒
佛教中在家的男女教徒所应遵守的五项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金
指金属(五金即、金、银、铜、铁、锡) 五经
五部儒家经书,即易、书、诗、礼、春秋
五代时始印五经。——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五伦
封建礼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体投地
指两肘、两膝和头顶着地,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五味
泛指各种味道(五味即甜、酸、苦、辣、咸) 五音
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zhǐ)、羽
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和唇音 五岳
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五蕴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九五的来源
(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五为奇数,为阳。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五,阳爻得阳位,五为位于上卦中间位置,象征即中有正,后因以“九五”指帝位。
九五寓意
九五代指我国古代的,皇帝之位,皇帝乃上天之子,即中有正,古称之为九五之尊。以下是“九五” 寓意的众多引用。 《晋书·东海王越传》 :“遂裂冠毁冕,幸百六之会;绾玺扬纛,窥九五之尊。” 《旧唐书·突厥传上》:“ 突厥所以扫其境内,直入渭滨,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 《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孙中山《治粤谈》:“窥若辈之用心,无非欲登九五,破***和,复行专制而已。” 南朝·梁·沈约《辩圣论》:“若不登九五之位,则其道不行。” 《隋书·越王侗传》:“且 化及伪立秦王之子,幽遏比於囚拘,其身自称霸相,专擅拟於九五。”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若迟三五日呵,太师登了九五之位,那时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绝,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欢。” 帝王象征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由于易经的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因此“九五”是为“飞龙在天”,而“上九”(乾卦第六爻)则为“亢龙有悔”。从卦辞而言,“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因此会呈凶相。故而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最好的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