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根据什么找到大海

海龟的洄游

  最近国内的学者以无线电卫星追踪的方法,来研究於澎湖望安岛产卵的绿蠵龟之迁移洄游路径,今人讶异地发现有一只竟游至一千多公里外的日本九川附近海域。其实过去发现海龟历经数千公里洄游的例子并不少,最早的例子是在大西洋中亚森欣岛产卵的绿蠵龟,竟然是洄游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巴西沿岸;但於部分产卵地的海龟却仅来自附近海域,例如:在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哥斯大黎加一带产卵的绿蠵龟,其摄食地仅散布在附近海域,但最远可至美国佛罗里达一带,每个族群的情形并不尽相同。

  过去大部分的学者多认为海龟有回到其出生地产卵的习性,但因小海龟的体型小,且死亡率高,下到大海后即不易追踪,所以至今仍无直接证据。而目前常发现海龟的摄食地与产卵地常相距极远,至产卵季而成熟的海龟会游至产卵地附近交配产卵,待产卵季结束后,再游回其摄食地。大约经过二至四年后,这些母龟又会回到同一沙滩产卵,很少有例外的情形。这些海龟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辨认正确的方位,回到一定的地方产卵?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几个假说,主要分为:(一)物理因子,如:波浪、风向、地球磁场、太阳方位、星座及低频的声波等。(二)化学因子,如:味道、水中的化学物质等。(三)社会因子,由有经验的母龟带领没经验的个体游至固定沙滩产卵。这些可能的假设至今仍极难在大型的海龟身上得到实际的印证,但由刚孵化的小海龟身上却已得到许多宝贵的证据。

  美国的学者曾以於佛罗里达一带孵化的海龟为观察对象,发现刚孵化的小海龟在人工磁场中,会固定朝著磁场的东方及北方游动,磁场改变时其游动方向亦随著改变,证明小海龟的游泳方向与地球磁场有关;另外若在水槽中制造波浪,这些小海龟亦会顶著波浪前进,实际於海中观察的结果亦是如此,而刚孵化下海的小海龟,游泳能力并不强,受附近洋流的影响亦极大。同时其他学者亦曾发现海龟和有名的鲑鱼一样,亦会辨认海洋中特殊的味道,比较喜欢出生沙滩附近特殊的化学气味。

  海龟是否会像有些鸟类一样会辨别星象来做为导航的指标?根据实际解剖的结果,海龟和其他水生动物--样,眼睛在空气中即变为近视,并无法看清楚星座的形状,因而以星座来导航对海龟来说可能性不大。有些学者亦曾推测海龟会在摄食地与产卵地间洄游,可能像蚂蚁一样,在往返途中,即可传递部分讯息导引无经验的海龟至特定的沙滩产卵,但并非一定回到其出生地,而只是由附近有经验的个体来带领,但由目前一些遗传物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沙滩产卵的海龟的血缘关系都极为接近,与其他产卵它的个体有极大的差异,因此这种假设亦难以成立。

  至今仍无法得知海龟是如何记忆这些复杂的讯息,而能在历经数十年后,再回到其出生地交配或产卵。可以由这些在实验室中得到的证据,推测刚孵化的小海龟是如何随洋漂流至摄食地成长后,再回到产卵它的一些过程与机制。

  刚孵化的海龟有趋光的习性,在自然朱受干扰的沙滩上,靠近大海一例的地乎线远较陆地明亮,小海龟顺著此方向爬行,即可找到大海的方,下到海域后小海龟即顶著波浪前进,游至外海。在较深的水域波浪的作用较不明显,地磁的作用可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在游离海岸的过程中,波浪的作用较磁场来得重要,因一般海浪常是冲向岸边,小海龟才能顺利游至大海。至外海后就顺著洋流漂移,经过一段时间才漂至其摄食地,固定生活下来。在游离出生地的过程中,附近海域的化学物质特殊的味道及地磁方位的特性亦可能对小海龟产生影响,使其日后能回到出生地。

  小海龟游离其出生地是一种类似指北针般朝一定方向前进,其摄食地可能分散於极广的海域。但长大后的海龟却必须具有一种类似地图的概念,才能在茫茫大海中精确找到特定的沙滩产卵,这种能力远较小海龟复杂,其确实的机制至今仍不明了。

  地球的磁场并非十分乎均,有强弱不同的地磁线,至今已发现许多动物如:海豚、鸟类、部分约两栖类、甚至较低等的软体动物,皆有感应地磁变化的能力。海龟的长途洄游亦可能利用地磁的方向来定位,而大洋中受风的影响,使波浪常有一定的方向,海龟亦可能利用海浪的特性来辨别方位。另外,产卵地特殊的味道亦可能是一重要线索。

  於澎湖望安岛产卵的绿蠵龟游至日本九川的路径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在澎湖附近有向上流的黑潮支流通过,游泳能力较弱的小海龟会顺著黑潮北上,在日本一带觅食,等长大后游泳能力较强,可逆著洋流再回到澎湖产卵,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