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现一昆虫新种--天宝岩肿腿迷甲,这种生物的外形有哪些特点?

6月初,福建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叫作天宝岩肿腿迷甲。这是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刊期发表了一篇论文,在里面提到了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这个新物种。其实这是今年报道的第2次发现全新不同的消息了,上一次也是一种昆虫,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了,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这也是众多的人员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将天宝岩这块地方保护起来的话,产生新物种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那么这个新物种外形都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天宝岩肿腿迷甲。

天宝岩肿腿迷甲为昆虫钢鞘翅目里布甲科昆虫,在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十分丰富的地方被发现。这个地方蕴藏着众多野生动物,成为了天宝岩肿腿迷甲理想的栖息地。它被发现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因为他的体长本身很小,只有1.6厘米。

二、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外形特点。

他们整体看上去非常的小,就像一颗很小很小的花生,要说为什么像花生,是因为他们的翅膀跟花生的壳外形十分相似。他们体型扁平,六肢关节处发肿似对接口,看上去就像6根小小的火柴。雌虫黑色,但是雄虫属于暗棕色,整体来说雄虫会比较好看一点。他们整体的头部比较小与前胸密接,但他们的口器还是比较发达的,上颚比较大。触角比较有意思,显得比较短,只有11节,他不像其他昆虫的触角一样显得那么夸张。前胸背板发达,侧缘沟薄而深,并且这种虫在夜间才会有活动,白天他们会隐藏在树下或者是树皮中,很难被人发现,因为毕竟他们身体的长度才1.6厘米。

三、总结。

总的来说,发现生的物种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体现了中国自然保护区昆虫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彰显了永安天宝岩管理局长期致力自然保护的突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