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革命英雄的故事

赞美英雄董存瑞。

主人公董存瑞,

战场很牛逼。

爆破说元帅,

勇气更令人钦佩。

肉体是刑台,

打开胜利之门。

龙华葬忠骨,

为后人增光添彩。

在中国* * *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董存瑞的名声永垂不朽。他以自己的生命炸碉堡的故事传遍了中国,他为新中国的奉献成为一代代人民战士的榜样。

一生

■入伍两年多,三次立大功,四次立小功,获得毛泽东勋章。

董存瑞,1929 10 6月15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上过几天学,后来因为穷辍学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13岁的他,曾经罩着八路军干部,当上了少年团团长。年轻的董存瑞精明能干,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于同年7月加入当地抗日自卫队和八路军。1946四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的遭遇战中,机智地拿下一挺敌人的机枪,被授予勇敢勋章。

1947年初,长安岭遭到狙击手袭击。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担任班长,如期完成狙击任务,再次立下大功。他生前三次立大功,四次立小功,获得了三枚勇敢勋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要地的部队纷纷进行城市作战。

当时解放军没有飞机,缺乏坦克,主要依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训练标兵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称号。

■龙华之战打响前,在比武中获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即使死后化为泥土,我也要把它填在龙华中学的外沟里。”

五月初,1948,董存瑞的军队参加了热热查战役。隆化县是热河首府承德的金库。敌人事先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碉堡,一些专门修建的碉堡也被称为“模范工事”。

5月25日,1948,攻打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清除敌人的核心阵地——龙华中学。临行前,担任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获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就算我死后化为泥土,我也要把它填在龙华中学的外沟里,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龙华搞垮!”他带领战友连续炸毁了敌人的三座炮塔和五个碉堡。在打开龙华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后,敌人隐藏在墙外主河上的桥形碉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造成部队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一个个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猛烈炮火,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向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碉堡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一点高,河两岸的护堤又陡又滑,他埋的炸药两次因为没有木质支撑而滑落。此时,冲锋号已经响起,你再耽搁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死去。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撑,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点燃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碉堡被炸飞,红旗插入龙华中学。董存瑞用年轻的生命为军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死时才19岁。

背景

■当兵团司令程在战后视察龙华中学时,他惊讶地发现许多士兵在哭泣。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董存瑞的父亲登上天安门大门参加国庆典礼。

■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因为董存瑞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信里最多的内容就是求老人做儿子。

董存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从儿童团团长、民兵成长为主力班长、战斗英雄。他走了一条和千千农村根据地革命青年一样的路,就是在* * *生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追求解放的道路。中国* * *生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本质上是新农民战争。通过给农民土地,党领导他们推翻了地主的旧财富和帝国主义,从而唤起了革命精神。董存瑞只是其中一个辉煌的代表。

董存瑞牺牲后不久,兵团司令程率前敌指战员进城视察战果,看到龙华中学门前有许多士兵在哭泣。程司令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打了胜仗还哭。战士们介绍董存瑞的壮举,让身经百战的程将军潸然泪下。6月8日,1948,东北野战军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该纵队战斗英雄、模范* * *党员,并将他所在的6连6班命名为“董存瑞班”,规定该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集合时默哀3分钟。7月10日,吉热查行署发布决定,将龙华中学更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在全国战争英雄和劳动模范大会上,董存瑞被评为全国战争英雄。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到天安门门参加国庆典礼,并亲切接见了他。朱德还为自己的纪念碑题词:“为国捐躯,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因为董存瑞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所以信里最多的内容就是请求老人做他的儿子。

上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董存瑞时,片中的董存瑞喊出了时代的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但是,根据董存瑞报道碉堡爆炸案,目睹他最后一刻的回忆,我不记得他喊过这句话。据电影《董存瑞》的编剧赵桓回忆:“1948是解放战争大反攻的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为了新中国’那句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

虽然文艺作品中有加工的成分,但烈士确实在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进攻中倒下了,他用自己的牺牲为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故事

■主人公没有留下尸体。爆炸发生后,现场只找到一只鞋,于是在棺材里放了一块写有名字的木牌。

突击龙华中学,董存瑞所在的爆破组* * *使用黄色炸药100公斤,用麻布和麻绳捆扎成7包。董存瑞的炸药装药量约15 kg,威力足以炸开桥形掩体。事后,同志们在现场搜了他的身,只确认了一只鞋是他的。周围一些血肉模糊的零散残骸只能与其他烈士的遗体聚集在一起。

1957年春天,烈士陵园整修的时候,县里组织人挖了烈士墓。因为不清楚哪块遗骸是董存瑞的,我们只好请木匠做了一个四尺长的棺材,选了一块楠木,用朱砂写下“用此木代替烈士遗骸”,藏在棺材里。

英雄虽无尸骨,但其精神和风度留在人间。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场上,涌现出许多董存瑞式的英雄。

比如锦州解放时,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10连战斗队长梁世英用身体挡住了塞进敌人碉堡的炸药桶,与敌同归于尽;锦州人民为了纪念他,把锦州西北门命名为“石盈门”。杨根思、黄继光等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也显现出董存瑞的影子。

■他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因为批评连队干部“吃猪心,失民心”,差点没入党。

据战友说,董存瑞是个个性很强的人。他乐观开朗,爱说话爱唱歌,打架勇敢机灵,勇于承担责任。他是不可多得的战斗骨干。同时他也爱给领导出主意,一时间差点影响入党。

有一次,连队改进伙食,炊事班杀了一头猪,用猪心炒了另一道菜送到连队。正好,董存瑞看到这件事,马上觉得干部不应该特殊化,于是在民主会上尖锐地批评公司干部“吃了猪心,失了民心”。

党支部会议讨论他入党的时候,有人说他不尊重领导,缺乏阶级感情。连长非常称赞他的诚实坦率,并作了自我批评:“过去条件艰苦,干部能与战士同甘共苦;现在情况好了,我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军人能吃苦,为什么我们的干部不能吃苦!”连长说了这些话后,党支部终于同意吸收董存瑞加入中国制片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