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书法教程

王羲之行书书法教程如下:是一套为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编写的书法教程。在篆、隶、楷、行、草诸种书体中,楷书易拘谨,草书多放纵,而篆、隶较难辨认,行书则近正而不拘,似草而不放;

比隶书书写更便捷,较篆书认识更容易,集楷书的平易性与草书的流美性于一身,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书坛的宠儿,备受书家和人民大众的垂青与厚爱。

在行书教程中,除了对书家的家世及书体进行剖析外,着重从技法方面阐述规律性的东西。在我国悠久的书法史上,曾有唐朝的欧阳询、清朝的黄自元等总结出楷书的结构与用笔规律,我们则在此基础上,发掘了行书在用笔、结体、章法方面诸如“尽态”、“错落”、“迎让”、“欹侧”、“呼应”等规律。

并选取这些行书大家有代表性的碑帖中精美完整的字依法排列,附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说,以便使初学者在领略行书大家的艺术精髓之外,在行书技法方面也能有所收获。此外,本教程还特别设了“欣赏”一章。一般人往往认为行书欣赏可有可无,实际上这是十分错误的。

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昔人言‘善鉴者不书,善书者不鉴’,一未到,一不屑耳。谓不能鉴者,无是理也。果不能鉴,必不能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连欣赏的能力都没有,怎么会写得好呢?现实生活中眼高手低的人屡见不鲜,但眼低手高的人却并不多见,所以古人“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观千赋,而后能赋”,是颇有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