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的“坏物种”?这份六年级同学记录告诉你,看完之后尽量保持冷静。为什么?

同为儒家,孟子和荀子持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这个争论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一直没有确定的答案。

那么,如果“人性本恶”,那孩子到底有多恶毒?

如果父母看过美国电影《坏种子》,可以发现女主角罗达的动作充满了不可思议。

罗达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温柔的母亲,体贴的父亲,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安静幸福的家庭生活。

毫无疑问,罗达从来没有接受过负面教育,她的父母以身作则,不给女儿提供犯错的模板。

而罗达为了自己的私欲,把同学推进了湖里,设计了房东滚下楼梯,甚至不惜“让别人永远沉默”的代价,烧掉了房子的清洁工。

如果从表面上看,罗达单纯可爱,就像一个柔弱的公主,让人爱不释手。

但从深层次来看,罗达阴险狡诈,甚至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父母,就像一个“恶魔”。

一个9岁的小女孩能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她在哪里学的这些把戏?

父母?不可能,这是一对有教养的夫妻。

电视?影片拍摄于1956。虽然电视在美国已经普及,但是电视节目比较单一,罗达学不到这些东西。

可见罗达的本性是恶的,或许有些孩子天生“坏”。

现实版的“坏物种”来了,这个孩子的同学记录充满恶意。看完后尽量保持冷静。

一个小学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帖子,她说:

“我们班有个小男生,又矮又胖,但是很活泼,很自信。”

小男孩刚好上六年级,快毕业了。他拿出同学记录给老师看。结果老师看到上面那个同学的留言后很难过。

这些同学给小男孩的留言,都是强烈的恶意。很明显,这个小男孩被班里的同学嫌弃了,只是他自己没有发现,被蒙在鼓里。

这个小男孩太单纯了,单纯到让人心疼!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被同学“诅咒”的同学记录。

★恶意同学记录①

第一个问题很普通,但是从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出同学的恶意。

比如约会只有四个选项,但是这位同学故意在后面加了第五个选项,写着“谁想和你约会?”

第三个问题,“我们认识多久了?”这位同学直接回答“我不认识你”,下面第一印象是“我想打你”。

在这一页的同学记录中,我们看到了00后孩子的工作方式。也许这种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是个笑话,所以我们也不去过多评论,然后往下看。

★恶意同学记录②

这一页的同学记录比较“和谐”,第一印象比较短,是实话实说。

联系码是“我不联系你”。虽然前面有脏话,但背后也是有原因的。这个男生没有社交账号。

约定十年后“永不相见”也是男生之间的一种玩笑模式。

然而,从下一页,我们会看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恶意同学记录③

这个学生现在的梦想是…这里省略四个字。

第一印象是“丑”。毫无疑问,这位同学不喜欢这位同学的书的主人,他毫无感情地写了这位同学的书。

下面附加一个问题,这位同学的评价也很真实,都是-100。看来“不喜欢”要改成“厌恶”了。

★恶意同学记录④

在朋友留言的页面上,我们看到了这些同学的“祝福”,都是“诅咒”。他们希望校友录的少爷“英年早逝”。

这些话很过分。小学毕业是一件悲伤的事,也是一件让孩子写年鉴值得纪念的事。然而,他们却这样对待年鉴的主人。这是开玩笑还是故意的?

★恶意同学记录(终章)

我们正在看“个人信息”这一页。这位同学更直接,已经不屑于用网络上的讽刺段子,而是直接用这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看到校友录,我们会想起小时候写的状态。我们难过,怀念,百感交集,所以会写一些祝福的话,哪怕是开玩笑,也不会诅咒对方。

最多也就是“早点生孩子。”

而小男孩的同学记录堪称“被诅咒的笔记本”,承载着学生的恶意。

这是开玩笑吗?显然不是。他们真的很讨厌这个小男孩,想让他出丑。

★灵魂拷问——为什么这些小男孩这么坏?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小男生这么坏,这么有心机。它们是受环境影响,还是本身就是“坏物种”?

大家应该在网上听过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男生推倒了怀孕的阿姨,被问及原因时,他淡定的说:

“我在电视上看到孕妇摔倒会流产,所以我想看看她被推下去会不会流产。”

可见,孩子的邪念很可能是受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对孩子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这时候如果家长不去引导,或者认为孩子的话是“童言无忌”,就有可能让孩子从想法变成具体实施,最后只会带来痛苦的结局。

为什么这些孩子这么坏?从他们的留言中可以看出,这些文字来自网络,他们只是摘录出来发泄恶意。

其次,父母的不作为和溺爱也导致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同理心。

最后,每个人心中都有恶意,只是有些恶意会潜伏在冰山下,有些恶意会暴露在冰山上。这些孩子只是表现出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