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的发展原因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革命
产业结构演进: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到第四产业;
资源结构演进:有形资源到无形资源(信息资源)。
(二)生产及资本等要素国际化
国际投资推动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导致生产要素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加深了国际分工与合作。
(三)国际投资成为宏观调控的手段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已成为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的在国际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四)加速了生产经营跨国化
80年,世界上约有1000家跨国公司,拥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112000家,其中90%仅涉及10个国家,到95年,世界上约有40000家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250000家,促进了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了利润,进而推进国际化良性循环。
(五),开拓发展中国家新市场
只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工业国家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新的市场。为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采取一系列的政策。
从资本输出入国的角度,具体分析国际投资的作用:
对资本输入国,积极的方面:
1,可以弥补本国资金的不足;
2,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经验;
3,加速技术改造,增强其竞争力;
4,增强本国出口创汇能力;
5,为本国劳动者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6,增加本国的财政收入;
7,扩大对外的经济技术交流;
8,为本国培养国际经济人才;
9,促进本国旅游业的发展;
10,活跃国内市场,增强国内市场联系;
消极的方面:
1,资本输入意味着将来资源的流出,借贷资本需偿还本息,外商直接投资要以未来利润分配为代价;
2,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可能冲击本国金融市场;
3,会造成某些部门受外国垄断力量控制;
4,资源过度消耗与污染转嫁。
对资本输出国,积极的方面:
1,维持垄断地位;
2,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扩大外贸规模;
4,获取先进技术;
5,有利于人才交流;
6,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
7,获取经济信息。
消极的方面:
1,投资国国内就业水平降低;
2,投资国的技术与人才外流;
3,影响投资国的财政收入。 (一),科学技术发展加速资本国际化
1,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导致发达国家取长补短;
2,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大调整。
(二),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单纯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
(三),跨国银行的发展
离金融市场 (20世纪60年代) 跨国银行(20世纪70年代)
(四),跨国公司的发展
1,制度条件
战后,发达国家鼓励对外投资和扶持跨国公司成长的政策;
战后殖民体系瓦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资本短缺,希望能在维持主权条件下,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并改善其投资环境。
2,过剩资本
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过剩商品需要通过跨国公司寻找出路。
3,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 降低投资成本 提高利润
扩大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本身的发展。
(六)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1,经济现代化需要
资本短缺
技术与科技落后
2,石油输出国的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