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起床不困难?
冬天起床困难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因为懒。冬季昼短夜长,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叫褪黑素的激素,负责控制睡眠质量和情绪,褪黑素受到光照影响,白天分泌少、浓度低,夜间分泌多、浓度高。由于冬季天亮较晚,体内褪黑素浓度不能快速降低,因此出现起床困难。
季节环境对睡眠也会产生影响。冬季环境温度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处于“亚兴奋”状态,血液循环变缓,脑部供血不如夏天充足,在一定时间睡眠中不能有效缓解疲劳,也会使人变得倦怠,出现困乏、情绪不高涨等情况。
此外,人在温暖的室内更容易困倦,尤其是饱餐之后,血液供应集中到胃部加强消化,脑部供血不足而导致困乏。
冬天新陈代谢变慢,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同样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既然冬季容易感到困乏和疲惫,那要睡多长时间才“够”呢?通常,睡眠时间6至8小时比较合适,睡得太多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
“睡眠时间过长,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大,有研究证实,睡眠长度与中风风险呈相关性,睡眠<4小时或>10小时,可能增加中风风险和增加患认知障碍疾病的风险。”睡眠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更容易肥胖,出现头痛、躯体疼痛、情绪不稳等情况。
想要科学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10时左右休息、早上6时左右起床为最佳。同时,可以尝试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室内温度20℃至23℃、湿度50%至60%为宜,同时保证光照充足,及时通风换气。
睡前可以放下手机,通过喝热牛奶、泡热水脚、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愉快入睡。还可以适当锻炼,有利于晚上睡眠及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