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说的是传统非遗项目皮影戏。
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众,所以流传甚广,更有“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的说法。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
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只是在近代社会动乱和新潮文娱的冲击之下才陷于现状。
皮影的制作,“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纸不耐磨损,后来改用牛皮、驴皮,并着色,刻制精工。演映皮影戏的幕窗,小的二尺见方,大的三尺开外,白纱布做成,经鱼油浸润打磨,挺括透亮。晚清的时候,用煤气灯作光源,映衬得纱幕熠熠生辉,戏中人物登台亮相,更加光彩夺目。
皮影戏的种类介绍
1、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2、冀南皮影戏
皮影戏道具冀南皮影主要流布于河北邯郸多个县区。冀南皮影戏源远流长,据传是北京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并影响到冀中、冀北等地区。冀南皮影戏是宋代中原皮影戏重要的嫡脉,与河南皮影有着重要联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