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救火小英雄,为何被教科书中删除,连照片也被学校摘了?

引言

思想教育关乎个人、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一个人必须拥有优良的思想道德,才能更好地提升个人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国家将革命事迹、个人先进事迹写入中小学的课本中,让每个孩子尽早地了解到爱国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人被编入了小学教材中,供学生们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

伟大的奉献精神不分年龄,有些尚未成年的孩童便早已懂得这一道理,而有些成年人甚至不如一介孩童。曾经有一位名叫赖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救火导致牺牲而被人们所熟知,他的事迹被国民所歌颂并写入教材中,甚至有的学校将他的照片挂在墙上。可在后来赖宁的英勇事迹却被教科书删除,照片也被人摘下,这又是为何呢?

01

赖宁来自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能处理得得心应手。从小学起,赖宁便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回到附近的山林中 探索 大自然,增长自己的阅历。长大后,赖宁成功考入了石棉县的重点中学,所有人都认为若是对其加以培养,日后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栋梁之才。步入中学后,赖宁依旧保持着自己养成的良好习惯,既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将成绩稳定在全校前列,偶尔还会被授予“三好学生”的荣誉。

随着对地理的深入 探索 ,赖宁得知自己的家乡石棉县是火险区, 历史 上就曾发生过不少火灾,导致许多生物都被熊熊大火付之一炬,但当地政府依旧没有好的办法来降低火灾发生几率。每逢节假日,赖宁便会跑到山林中,细细地研究防止山火的有效途径,他将自己钻研出来的成果以信件的方式寄到有关部门,却没能得到任何回应。在等待回信的期间,赖宁还参与过数次救火行动,大人们看到如此瘦小的孩子都敢于抢险救灾,不禁夸赞赖宁勇敢、无私奉献。

02

在赖宁15岁那年,石棉县海子山区的电线短路,进而引发了一场远超往常规模的山火,方圆几公里的居民都能看到那冲天的火光。彼时赖宁刚刚做完作业准备出门,一抬头便看到了远处的火光,他二话不说直奔火灾现场,将父母的叮嘱全抛在了脑后。

据居民们回忆,有人在街上看到赖宁往火灾现场赶去,任凭周围人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之后便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经过消防员的全力奋斗,这场大火最终被扑灭,但赖宁的父母却迟迟没有等到儿子回家,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居民们进入山林中搜寻赖宁的下落,没过多久便有人在南坡的位置发现了一具被烧焦的遗骸,经过辨认后确定就是15岁的少年赖宁。赖宁牺牲时,他紧紧地靠着身旁的一颗小松树,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在牺牲前究竟遭受了怎样的折磨,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流下了眼泪。后来赖宁的英勇事迹被全国人民所熟知,有人建议大力宣传赖宁的英勇事迹,让新时代的年轻学子们都能以他为榜样,做一个无私奉献、敢于拼搏的优秀人才。

03

在国家和人民的大力宣传下,赖宁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许多学校在墙上挂起了赖宁的照片,并在下方标注他的英勇事迹。甚至有关部门还将他的事迹写入教材中,供中小学生学习、借鉴,这一切足以证明赖宁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不知从何时起,赖宁似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有人发现赖宁早已被移出了教材,一些学校也将他的照片摘下,为何昔日被人们称作英雄的少年,日后会受到如此待遇呢?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赖宁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但我们希望青少年应当树立正确的救灾观念,在危急关头应当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青少年缺乏 社会 经验,面对灾祸时往往不能妥善解决,甚至还会丢掉自己宝贵的生命。

另有消防专家指出,赖宁的事迹值得提倡,但青少年不应该盲目进入火灾现场救援,同时也提醒全体青少年要积极学习消防知识,关键时刻往往能够成为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结语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固然重要,我们应当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将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而不是盲目地学习、效仿每一个事迹。由此看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经历一段极其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