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人事局的机构历史
1949年10月,邵阳区督查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属)成立时,下设民政科,有专人分管人事工作。1951年9月人事业务从民政科划出,设置邵阳专属人事科,胡连任副科长、全科实有4人、1953年,境内各县(市)、专属直属机关和大中型工矿部门,先后建立人事科(股),配有专干2—4人。至1957年,凡有关干部的提拔、教育、培养、审查、任免、调遣、工资、福利、训练、奖惩、干部吸收录用、大中专毕业分配等工作、均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处理。
1958年6月,专属人事科实有3人。1959年11月,专属监察处撤销,其人员编制及工作任务分别并入地委监委会和专属人事科。同年末,专属人事科实有5人。1965年,增加到8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专属人事科陷入瘫痪。1968年10月被撤销,有关人事工作,划归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简称政工组)负责。1973年6月,撤销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恢复地委组织部。全区人事工作业务归口地委组织部干部二科管理。
1979年5月,成立邵阳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由章峨山任副局长,代行局长职务,全局实有9人。同年7月,地属各县人事局陆续成立。1983年10月,地区直属机关进行机构改革,邵阳地区劳动局与邵阳地区人事局合并为邵阳地区行政公署劳动人事处,下设办公室、工资福利科、就业科(与地区待业青年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劳动保护科、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科、矿山安全监察科、劳动计划调配科、干部调配科(和地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科技干部科、任免奖惩科,全处实有44人。1984年7月,邵阳地区行政公署劳动人事改名为邵阳地区劳动人事局,增设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科,全局实有51人。
1986年3月,地、市机构合并,邵阳地区劳动局的人事部分,与邵阳市人事局、邵阳市科技干部管理局,合并组成邵阳市人事局。
1951年—1968年,先后担任邵阳专属科科长的有:崔文德、曾俭、赵瑞华、担任副科长的有:胡琏、石炼、杨汉秋。1979年—1986年,先后担任邵阳地区人事局局长的有:章峨山、申季龙;担任副局长的有:龙显武、陆先足、李仁轩。
1949年冬至1952年9月,邵阳市人事工作由市民政科分管。10月成立邵阳市人民政府人事科,彭心耿(女)任副科长,全科实有4人。1955年4月改名为市人民委员会人事科。1958年3月,人事科监察科合并为市人事监察科。6月,市人事监察科分为市监察室和市人民委员会人事科,合署办公,人事科实有3人。1960年10月,人事科与中***邵阳市委组织部合署办公。1963年初,市监察室被撤销,其业务由人事科办理。1965年,人事科实有4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人事科正常工作被迫中止。1968年2月,邵阳市成立革命委员会,人事科被撤销,由市革命委员会下设的政治工作组行使其职权。1973年9月,中***邵阳市委组织部恢复,人事业务工作由组织部的干部二科管理。
1979年,邵阳市革命委员会人事局成立,与市委组织部合署办公,石振软任副局长,全局实有9人。1981年6月,市人事局与市组织部部分开办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曾友云兼任副局长,1984年4月,市人事局设秘书科、干部调配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科、干部任命奖惩科、科级干部科、工资福利科。全局实有15人。同年8月,撤销市人事局科级干部科,建立邵阳市科级干部管理局,内设秘书科、人事科,实有8人,1985年末,市人事局实有17人。
1986年,邵阳地、市机构合并。邵阳地区劳动人事局的人事部和市科级干部管理局合并成立邵阳市人事局。5月,市人事局设置办公室、干部调配科、干部任免奖惩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科、科技干部科、市人才交流办公室、工资科(对外又称市机关事业工资改革办公室)、退休干部管理科。全局实有47人。
1990年,市人事局增设培训科、职称职位科、公务员管理科。人才交流办公室改称干部二科(负责干部录用工作),退休干部管理科更名为保险福利科。全局实有45人,其中正副局长5人。
1952年10月—1958年2月,邵阳市人事科科长职务,先后由彭心耿(女),朱恭宽、邓明渊、谢安国等副科长代理。1958年3月—1965年8月,先后担任邵阳市人事局局长的有:曾友云、章峨山;先后担任副局长的有:石振友,周德典、萧松如、李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