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春》这部电视剧让我学到什么?

好几年没怎么看电视,不想那天竟被《傻春》一下子吸引住了。一集不落的看完不说,好多次,我一个大老爷们儿都被弄的鼻酸眼热的,于是就有了些感想发一发。

先说说剧情。解放初期,一个大杂院里有一户赵姓人家,父亲是高干,很传统正直的一个知识分子,母亲出身地主家庭,因幼时环境养尊处优,在婚后家庭大事小事的处理安排上就显得有些踌躇。夫妻俩原想生十个孩子,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命名,结果几经努力,生了七个,六个女孩一个男孩。虽说是高干家庭,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家九口人吃饭,全部开支都靠父亲的收入,实在是个不小的压力。到了文革风暴袭来,父亲一下子被打倒,成了牛鬼蛇神,这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再之后,文革总算结束,七个孩子也渐次长大,可是父亲却不幸去世了,这个家里仍然没有摆脱大事小事的纷纷扰扰.....  有的看官可能会问了:按照中国电视剧的习惯,不管中间多少波折,最后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办到啊?

这得多亏了赵家老大--“傻春”。过去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常有一句话“长兄如父,长姐如母”。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长子的地位很高;二是说长子在家里承担的责任更大,付出的艰辛更多。可是赵家这位大姐只有其二没有其一。因为家里的杂事太多,大姐小学没毕业就缀了学,承担了家里的买菜做饭烧除尘洗衣等所有的家务。三个最小的妹妹也几乎全是她一个人带大的。甚至爸爸下放农场不在家的时候,家人受了外人的欺辱,也是这位大姐出面。按说,大姐如此劳苦功高,家里的地位应该是很受尊重的,可是又不尽然,尤其在弟弟妹妹们还小不懂事的时候。饿肚子那会儿,吃的让着弟弟妹妹们,自己挨着饿;穿的最差,妹妹们给她起绰号叫“两半截”,还有弟弟开口闭口“傻老大”,她也从未发恼过;每次弟弟妹妹淘气闯了祸,出来扛事的总是大姐;后来好不容易熬到要顶父职招工,名额又让给了弟弟;还有其间大姐被弟、妹们误解所忍受的埋怨甚至怨恨实在是数不胜数.

很多80后的朋友们,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有些不理解,觉得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