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乒乓球不能像网球一样设立球童,让选手更专心打球?

大家都知道,像网球是有球童帮忙捡球的。可是乒乓球似乎没有球童这一职位,其实呢,乒超有设立过球童,但是反响并不好。之所以,球童在乒乓比赛中不吃香的原因,还是和乒乓这项运动本身脱不了关系

相比起网球场地,乒乓球比赛的场地就小的得多。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并不需要耗费太大的体力在捡球这件事情上。更多的运动员,更是会利用捡球的功夫,思索一下刚才的战术,调整下自己的呼吸,甚至是听教练唠叨两句。那如果有了球童,球被打飞出去后,比赛两名运动员大概只能搁着桌子干瞪眼了。而且,很多运动员对乒乓球有着自己感知,有时候能分辨出球是否还有问题,这个球童就做不到了。因此万一球有问题,到手了再换,还是满耽误比赛状态的。

虽说乒乓球球桌很小,但是运动员的活动范围还是很大。像我们常看比赛的会发现,乒乓远台对拉,或者大范围救球还是很常见的事情。可万一发生上述情况,球童在场,他没有办法能第一时间判断出这个球是否要去捡。如果贸然出动,很有可能会合比赛队员撞在一起,不去捡的话,等球落地,运动员自己都拿到了。另外,如果球直接被打出挡板,裁判会直接给个新的继续比赛,并不需要运动员反复捡球。

因此呢,球童在乒乓球这个运动上,用处并不大,因此很少有设立。再说了,我们试想下,双打或者混双这类比赛,运动员4个,裁判记分员各一人,不大的场地里已经有6个人了。要是在加球童,想想都很挤。不过日后是否会有,那也只能静观其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