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极其残酷的抗战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对手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其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更加明显。那么防御作战,特别是阻击战中遇到的困难自然更大,战斗也因此更加残酷。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朝鲜北部偏远山区松谷峰的抗战就是这样一场极其残酷的抗战。战后,作家魏巍来到战场,被惨烈的场面深深震撼,写下了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为人民军队的代名词。然而,关于这场著名的抗战仍有许多模糊之处。
血战松峰
1950 165438+10月30日拂晓时,松谷峰是朝鲜极其普通的一座小山。虽然它叫松骨峰,但山上的松树并不多,而是一座半土半石的小山。
松谷峰位于平安北道博川郡君越里以南,西北通往桂川,西南通往龙源里。主峰海拔288.7米,从军月里到平壤的道路向东约100米。在山顶,你可以很容易地用火封锁山下的道路。此时的陆军角是美军第八集团军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后勤补给中心,而这条路是美军第二步兵师、土耳其旅和韩军第七师南下撤退的出路。
此时志愿军第38军112师第335团刚刚赶到。第二次战役初期,该团在距主力部队约100公里的华坪阻击了美军的北进。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以来,335团进行了多次战斗,特别是在胡飞山,在大量飞机、坦克和重炮的支援下,顽强阻击了美军5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阻击战的典范。
40军的团长范天恩知道38军已经开始进攻德川了,所以他立即决定追上主力部队。首先,全团轻装上阵。除了战斗必需的东西外,其他所有装备和物品都集中在一个小山沟里,留下一个小队看守。然后不顾风雪,用两天时间行军120公里,在加日岭追上了38军主力。此时38军负责切断美军第9军的退路。
其中,114师和112师从德川至均邑向西进攻,在内侧切断了南逃美军的退路,113师迂回三里,在外侧构成了阻击美军北援的前沿阵地。当时,112师师长杨大一刚刚接到立即占领宋家峰一线的命令,正苦于无部队可调动。当看到第335团到来时,杨大一高兴地喊道:“好一个天兵!天兵天将!”因此,第335团立即奉命赶赴松谷峰,切断南逃美军的退路。
经过又一夜的紧急行军,335团于30日拂晓左右到达舒塘车站。1营刚刚到达松骨峰,还没来得及构筑工事,就听到了向南逃窜的美军隆隆的马达声。由于连续几天的战斗和行军而极度疲劳的部队突然恢复了精神。先头部队8连3班首先冲到公路上,向美军车队投掷手榴弹,美军车队一举炸毁了十多辆汽车。
在最初的恐慌之后,突然受到打击的美国军队迅速展开了战斗队形。美军非常清楚,如果不能拿下这座山头,就无法顺利通过公路向南撤退,因此在战斗一开始就投入了重炮和坦克,并请求空中支援发动全面突击。1营营长王报告情况,命令全营迅速沉着出发。1营利用集中火力将美军拉近后突然开火,连续击退美军两次进攻。
当美军第三次进攻时,天已经亮了。此时,志愿军主力在前线的攻势越来越猛。美国军队知道,如果不能再次打开通道,情况将非常危急。因此,进攻的火力越来越猛,整个阵地被炸成了一片火海。3连仍然坚守阵地。
为了减轻3连的压力,王苏琪命令1连和2连从两侧进攻,甚至他自己也冲到前线控制一挺机枪并以火力支援3连。这时,美军已经发动了第五次进攻。面对美军铺天盖地的炮火,没有工事可躲的士兵只能从这个弹坑跳到那个弹坑躲避。一旦炮火停止,他们就会向冲上来的美军开火。当子弹打完时,他们会使用手榴弹和刺刀,甚至全身着火拥抱美军。
1营最后坚守在松谷峰一线6个小时,三连只剩下炊事员在内的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