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沉着应对,自救互救?

汶川、玉树地震过去了,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无疑成为全民族的宝贵遗产。应该说,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还不可能阻止地震的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风呼海啸,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只要大家沉着应对、科学防灾,通过震前预防、震时自救和震后救援等努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地震来临时,我们该如何沉着应对、自救互救呢?

1.紧急避震四原则

地震来袭时,紧急避震要遵循四个原则:伏而待定、因地制宜、三角空间、近水远火。

小贴士

伏而待定,获得生存机会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唐山钢厂食堂内有30多人正在用餐。地震突然来临,20多人奔向狭窄的大门,结果多数被门口坍塌的水泥板砸死。而一位年纪较大的职工没有慌不择路,而是冷静的躲到饭桌下面,幸免遇难。这个例子说明,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慌张,要就近躲避,等待主震过去后再行撤离到较为安全的地方。

“伏而待定”是古人总结出的重要经验。发生地震时要镇静,不要急着跑出室外,应寻找合适的地点,降低重心,蜷曲身体,保护头部和脊柱,静待地震过去,再迅速撤离。

地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例如,我国北方农村多是平房,院落比较开阔,地震时,应果断行动,紧急逃离。如果住楼房,最好不要离开房间,应就近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震,震后再撤离。

地震自救的目标非常明确:宁可受伤,不能丧命。我们应躲靠在支撑力大而自身稳固性好的物体旁,如立柜、桌、床沿旁,承重墙墙根、墙角,就是要利用塌落的水泥板与支撑物形成的“三角自然空间”,既保证呼吸,又便于他人救助。室内最不利于避震的场所是: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阳台、窗边、电梯等处。

此外,地震发生时,不要靠近炉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以避免失火的威胁。靠近水源是保证生命的需要。

2.抗震救灾先从家中做起

为应对地震灾害,家中要储备一些防灾物品,如维持生存物品、救生逃生工具和其他实用工具,并且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固定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别看这些东西都是常用、廉价的,大家只要平时花一点时间准备,危难时刻它们就会帮助你度过难关,等待救援,迎来生的希望。

家中常备防震物品

小贴士

家中常备的防灾物品清单

1.维持生存物品

(1)水(每人每天3.78升)及净化水药片(净化其他水源用)

(2)急救箱(常用药品、止血药品及包扎用品)

(3)至少维持三天的食物(包装的、罐头的、不需烹煮的,需备一个开启器)

(4)毛毯或睡袋

2.求生救生工具

(1)手电筒(备用电池和灯泡。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

(2)无线电收音机(备用电池。地震发生后,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3)灭火器

(4)扳手或螺旋钳(关闭天然气和水管阀门)

3.实用工具

(1)斧子、铲子、塑料胶带、水管、绳子、家里和车里备份钥匙、现金(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2)防灾安全帽、便携式炊具、手套、蜡烛、火柴(防水包装的)、刀、防水防尘的塑料袋、棉鞋或运动鞋(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有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3.地震发生时,家中如何避险自救

地震具有突发性,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很难逃离。最简单实用的自救措施是“Drop,Cover,Hold”,即“蹲下、躲避、抓牢”。

地震发生时,家中避险注意事项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家中,一般我们的反应时间需要8~9秒钟,假如能够在短时间内安全撤离,要尽快撤离;如果已经来不及,要迅速躲在承重墙下的三角空间内并抓牢,等地震停止后再撤离。如果在厨房中,要迅速关闭煤气阀门。在高层建筑,应立即躲避在结实的家具旁边,并用枕头、坐垫等物体保护头颈部。不论住楼房还是平房,震时都不要跳楼、翻窗、不要到阳台上、外墙边和窗户边去,不要躲在房屋的大梁下,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较为危险的去处。要从楼梯撤离,千万不可乘坐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应立即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增加电梯停下的机率,一旦电梯停止,要迅速离开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请通过专用电话求助。

小贴士

马志成顽强自救成功逃生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17岁的马志成遭遇地震,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下,但救援者30多个小时的挖掘没能将他救出。由于担心下雨引发的泥石流,人们不得不放弃救援。正在这时,小马自己爬出了废墟。原来,小马从未丧失斗志,他先加固周围环境,拓展出一个小空间,然后开始向一个方向挖掘,经过30多个小时的挖掘,终于脱离险境。

4.地震发生时,在学校、医院中如何避险自救

小贴士

桑枣中学的逃生奇迹

汶川特大地震后,人们都在传颂一位传奇校长的故事,他就是四川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叶志平!地震发生时,全校23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从两栋四、五层高的教学楼内安全紧急疏散,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这都要归功于叶校长对抗震防灾意识和逃生演练的常抓不懈。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次逃生演练。“平时多流汗,灾时少流血”,道理很简单,希望大家切实行动起来!

桑枣中学逃生演练见成效

学校、医院和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是地震造成伤亡最大的地方。比如,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中学主教学楼塌陷造成1000多名师生罹难。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加强这些地方的逃生自救知识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室上课时,要迅速抱头、闭眼,就近躲在课桌旁边。待灾难过后,听从老师指挥有序撤离,切勿盲目乱跑,同时避开高大建筑物,也可在操场等空旷的地方避险。学生多是未成年人,往往会出现害怕、哭泣等反应,要注意稳定他们的情绪。在医院里,要迅速躲到床脚边,用枕头保护头部;医护人员要及时将行动不便的病人转移到安全处,并固定好轮椅,原地抱头避险。

5.地震发生时,在影剧院、体育馆、商场中如何避险自救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千万不要盲目冲向出口,蜂涌外逃。一般的电影院、体育馆等都采取大跨度的薄壳结构屋顶,重量轻,震时不易垮塌,这时你要就地蹲在排椅旁,同时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去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剧院避震

如果你正在商场中,此时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就近躲避,用手或其他柔软东西护住头部,屈身蹲下,静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时,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注意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最薄弱的部位,所以,是否向下层转移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你所处的位置离出口很近,就快速转移;如果离出口较远或尚不明确出口方向时,不要轻举妄动,应就近躲避,等待救援。应尽量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及柜台;避开高大不稳的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

小贴士

震时避险“因地制宜”

大城市中,人口密度、建筑物强度及楼层均较高,避险措施应以“就近躲避”为主。小型城市和乡村,建筑物低、空旷地带多,避险措施应以“震时向外跑”为主。而对中西部地区,山区较多,建筑物多为土质窑洞,震时易发生屋顶塌方,应采取“向外跑”的避险措施。

6.地震时地铁里也不是万无一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等轨道交通也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地下结构周围的岩土介质能够把从震源传来的地震波能量中的高频成分吸收,因而震害程度轻,所以人们简单地认为:地震时地下结构是安全的。然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证明:地下结构在地震时也并非绝对安全。阪神地震对地铁结构造成的破坏为世界地震史上大型地下结构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首例。

地铁避震

通常情况下,由于面波只限于地面运动,所以地震对地下结构的破坏不大。但当地下结构存在明显的惯性或结构间刚度失配时,地下结构就会过度变形导致破坏。阪神大地震提醒我们,尽管修建地铁已成为解决“城市综合症”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些修建及将要修建地铁的城市,其地基状况并不很好,应进行适当的改造加固,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充分考虑。我们应汲取阪神地震的沉痛教训,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地铁结构的安全和交通畅通。

小贴士

广州地铁可抗7级(烈度)强震

据广州地铁公司地质专家曾耀昌介绍,虽然广州历史上从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所以广州在防灾方面要求较高。广州市规定地铁的防地震设计标准是“抗地震烈度7级”,地铁线路凡经过地质断裂带,都会在结构上做特殊处理,隧道的结构强度会更强,也更安全了。

7.在户外环境,如何避险逃生

远离电线杆

在户外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远离斜坡等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地方在户外、海边、山区和野外等地方遭遇地震时,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地震会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如果你在户外,要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和广告牌等易坠落的物体。

如果你在山区,要远离悬崖、陡壁、斜坡、河堤和水渠等易发生滑坡或崩塌的地方,同时注意躲避岩石、树木和其他坠落体。如果你正处在滑坡山体上,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离。如果地震时遇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小贴士

九江地震居民户外避险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县和瑞昌市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这是我国近年来中东部地区发生的损失最严重的地震。由于大量房屋在地震中成为危房,居民在户外过夜避险成为最佳选择。在瑞昌市受灾最严重的港口镇,全部居民将家当搬到了屋外,并纷纷在房前屋后搭起帐篷,准备露天过夜。

8.自驾车出行时如何防震避险

自驾车出行时的防震避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自驾出行也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当我们驾车时发生地震,要采取那些防震避险措施呢?如果正处于城市道路中或周围没有开阔地时,应立即打开双闪应急灯,减速将车停靠在路边,然后下车在安全地带避险;如果车辆所处位置高楼林立,应赶紧下车,以车辆为掩护抱头蹲下,以保护我们免受高层坠落物的伤害;如果地震时你驾驶的车辆正在大桥、堤坝或隧道中,应尽快离开;如果路面出现裂缝或下陷,应迅速离开车辆避险。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如系安全带、穿平底鞋、不超速、遇紧急情况停车要打开双闪等,让我们的行车更安全。

小贴士

机智司机师傅成功避险

汶川地震发生时,一个旅游团的大巴车正行驶在前往汶川的公路隧道中。司机何师傅突然觉得车子晃得很厉害,开始以为是轮胎故障,当发现隧道顶部开始掉砂土时,何师傅马上意识到地震了。说时迟那时快,他开足马力冲出隧道,脱离了险境。

9.灾害中受伤或被埋压,如何自救

小贴士

九岁小英雄林浩的自救故事

林浩是四川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汶川地震时,他和其他同学被埋压在废墟下。此时,身为班长的小林浩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成熟。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小林浩终于自救成功。之后,又镇定地救出了两名同学。

埋压自救

如果你受伤或被埋压,不要恐慌害怕,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可以争取更大的生存希望。自救的要领包括:镇定,不要乱喊,尽量保存体力;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服捂住口鼻,未排除易燃气体泄露隐患之前,不可使用明火;用石块敲击水管等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发出呼救信号;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造成二次伤害;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如果受伤了,尽可能寻找卫生物品包扎伤口。

10.积极参加互救,挽救生命垂危

地震后,现场救人有三个原则:先救近者后救远者;先灭火并处理毒气泄露,再救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此外,还需掌握一些救人的要领:注意搜听被埋人员的求救声音;先确定被埋人员位置,再行抢救,不可急于行事;抢救被埋人员时,首先使伤者先暴露头部,并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护呼吸畅通;对于长时间被埋的幸存者,应先补充水和食物,维持生命,然后再挖掘抢救;挖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伤害;在搬运脊髓损伤者时,应使用门板或硬担架固定;当发现短时间内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应立下标记记住地点,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小贴士

“铁军”驰援汶川地震灾区

汶川地震发生后,驻守河南某地号称“铁军”的某红军师数千名将士,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到达灾区,并迅速投入到抗震救险中去,为挽救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做出了重大贡献。“铁军”战士武文斌因过度疲劳累导致肺部大出血抢救无效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危机关头,人民解放军总是冲锋在前,不愧是保家卫国、安邦定民的钢铁长城!

11.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地震过后,人们的家园被毁了,这时往往需要搭建防震棚以作为临时的生活场所。在搭建防震棚时要选择空旷、干燥、地势较高的地点,避开高压线、危楼等危险因素。因为防震棚多为易燃物品搭建,所以要高度注意防火。

地震过后往往余震不断,因此不要随便回到地震现场,尽可能远离废墟,废墟中的碎玻璃、钉子、木茬等很容易使人受伤,由于震后医疗条件差,一点小伤害都可能是致命的。不要到处闲逛,因为环境恶劣,爆炸、毒气泄漏、水灾、火灾等都有可能发生。此外,灾后往往是瘟疫和疾病肆虐的时候,要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饮用经过卫生处理的水,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

小贴士

玉树灾后重建纪实

青海玉树地震后,5月11日,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成立;6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6月19日,青海省与北京、辽宁等省市及四大央企达成援建协议经过努力,玉树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城乡住房、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工建设249项;冬季物资、日用品供应充足,水电配套得到保障。玉树重建是全中国全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体现,是一座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不朽丰碑!

12.未雨绸缪制定防震应急预案

小贴士

《中华人民***和国防震减灾法》

200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这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的主要职责在于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同时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地震应急是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在“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指导下,政府和社会在破坏性地震即将发生前采取的紧急防御措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应急机构,应急通信保障,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的准备及应急行动方案等。通过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政府和社会能够有目的地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有效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3.加强防震宣传 增强防震意识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地震非工程性预防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为了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面对地震自救互救能力,达到减轻损失的目的。地震灾害实践表明,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具有防震避震意识的公民,他们的行为选择往往更具有理智性和科学性,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而不了解防震减灾知识的公民,其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容易惊慌失措,导致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小贴士

电影《唐山大地震》

2010年7月12日,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隆重上映。该片取材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真实宏大的场景再现了地震发生时的骇人场面,极具震撼力。该片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引发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讨论,对全民防震救灾意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4.日本的防灾自救经验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政府和国民都高度重视防震抗震的知识普及和实战训练,积累了大量经验,在防御地震等突发灾害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日本建立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并通过全国监测中心快速准确地发布信息。同时,也非常注重提升地震预测预警的准确性。2011年的日本地震,新启用的全球首个地震预报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抢出P波与S波之间短短几秒的时间差来预警,高速火车提早减速,电梯及时停下,关闭危险阀门等,将灾难损失降到最小。日本还建立了专业救援队,不但装备精良,技术一流,而且集搜救、救助、医疗和联络于一体。此外,日本的防灾救灾已经实现了自救和政府救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完善体系。

小贴士

日本的防灾体系

1995年阪神地震后,80%的人死于倒塌的建筑物,这使他们重新审视以往的防灾体系,并把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放在首位。其《建筑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7.0级以上的地震,抗震报告书经相关部门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工。此外,对于民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日本也不遗余力,小学课程中就有近40课时的危机教育。

15.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汶川地震到智利地震,从云南地震到日本地震,大地震在近年频发,让人类对脚下的地球多了一分忧虑。其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忧虑。

但是,痛定思痛,我们从这几次地震中,能够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如何有效地预防震灾,减轻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所谓“有备才能无患,防灾胜于救灾”,科学分析,正确认识,积极应对,未雨绸缪,使地震科学知识为广大民众造福,使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以正确的方法防范灾害,以有效的手段自救互救,尽可能使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防患未然,长治久安”,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保护环境,探究自然,才能真正和大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