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的历史原型是谁

李必的历史原型是中唐名相李泌。

李泌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自幼便有“神童”之称,年仅七岁时即深得唐玄宗和名相张说的赏识,而另一位名相张九龄还称呼他为“小友”。

某次,唐玄宗曾以“方圆动静”为题目,要求张说、李泌各自赋诗一首,结果张说苦思半晌才交卷,而李泌则出口成诗,并且诗句极富哲理性(“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见《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令唐玄宗和张说赞叹不止。

详细介绍:

玄宗因为赏识李泌,便赐他束帛,并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此后十余年间,李泌潜心研究《易经》,并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学习神仙不死之术。

天宝(742年-756年)初年,李泌奉命入朝讲解《老子》,因为甚合唐玄宗的心意,所以被任命为翰林待诏,在东宫侍奉太子李屿(唐肃宗李亨),并跟后者结成极为亲密的师友关系。此时的李泌20岁出头,跟剧中李必的经历基本吻合。

年少成名的李泌自恃有皇帝、太子的宠信,行事难免会有些张扬,并由此得罪过权相李林甫、藩帅安禄山在内不少的权贵。数年后,李泌因为写诗讥诮权臣杨国忠,结果遭到后者的诬陷,被遣送至蕲春郡安置。

好在朝廷并未限制李泌的人身自由,所以他到了蕲春后,便索性躲进深山修道。不过,李泌虽然归隐,但时时关注朝廷的动向,并准备在恰当的时机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