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主要作品

黑白版的《平原游击队》

在1955的秋天,长期电影《平原游击队》讲述了游击队队长李向阳接受任务深入敌后,一边牵制日军扫荡山区,一边保护李庄艰苦战斗的公粮,并与日军队长松井战斗,最终战胜敌人的故事。电影上映后,产生了轰动效应。观众不仅记住了郭振清饰演的李向阳的英雄形象,还记住了方华饰演的狡猾残忍的日本鬼子松井石根。这一正一反的角色是新中国银幕上罕见的典型形象组合。

在饰演松井石根之前,方华曾在三部电影中饰演日本鬼子,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为了这个贯穿全片的主要反派角色,方化重新出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剧本中没有深入描写松井石根的性格,但方华认为剧本提供的内容越简单,演员的创作潜力就越大。他充分调动过去的经验,把自己在《被征服的人》14中目睹的日本鬼子的恶行和狰狞面目画下来,贴在墙上,一个一个地揣摩,寻找他们与* * * *不同的特点,为松井石根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个人传记”。尤其是在大连商学院,殴打他的残暴教官成为芳华的重点研究对象和松井石根的主要原型。日本鬼子的那些残暴罪行和狰狞面目,一闭眼就能清晰浮现。因此,他将松井石根的外貌定位为“铁青的脸,眼睛像饥饿的鹰,眼睛布满血丝,总想有一副吃人的可怕样子。”与此同时,方化还研究了大量日军侵略资料和大和民族的历史,试图从深层挖掘松井石根的复杂心理。他还买了一只鹰和一只老猴子,每天观察它们的行为,特别是它们在抓取食物时眼睛的变化,然后将其应用于塑造松井。此外,方华捡起了一些他小时候学过的日语单词,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并尽力发出纯正的日语以增强真实感...最后,方化穿上了精心策划的日本军装,拿着一把大洋大刀出现在镜头前,开始塑造自己的角色。影片上映后,立即在全国掀起了“平原游击队”热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孩子都会学会把自己分成两队,李向阳拿着两把枪,松井石根拿着一把军刀,玩战争游戏。

虽然“松井”的形象获得了成功,但它并没有给方化在电影圈带来多少荣誉。不久后,毛泽东参观了常颖工厂,并专门约见了《平原游击队》的演员。然而,常颖的一些领导人对对方扮演的反派特别尊重,认为这样的角色不可能是优雅的。因此,工厂提前通知了方华,并命令他在第二天毛主席会见这位演员时不要露面,因此作为礼物给他放了一天假。方华非常渴望再次见到毛主席,却被一句冷冷的话打发了。当毛主席与《平原游击队》摄制组的其他成员握手时,方华独自躺在宿舍的床上,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

彩色版《平原游击队》

19之后,处于文化大革命中的常颖厂接到上级指示,要改造平原游击队。按照江青的意图,翻拍保持了原著的故事框架。江青曾经公开扬言翻拍一定要超越老片。因此,摄制组进行了大换血。然而,只有日本鬼子“松井石根”在全国各地的各种电影制片厂和文艺团体中挑选了数百名演员,从未有人让江青满意。她的想法是找一个与方华饰演的松井石根形象和气质接近的新演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摄制组等了松井石根几个月都没能开机。最终,江青扇了自己一巴掌,被迫让方华再次出门。

方华不看好再次打松井石根。首先,他不想重蹈覆辙。毕竟,他的角色已经取得了成功,很难超越。其次,我已经离开电影行业很多年了,但当我回去玩时,我感到一种陌生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以免表演泡汤;第三,我演松井石根的时候刚好三十岁,在学习、理解和发挥自己的角色方面精力非常充沛。这时,已经年轻五十岁的人在身体上是不能胜任的。然而,在当时,拍摄被视为一项政治任务,没有演员在左翼和右翼之间选择的余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电影剧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尽管影片仍由老导演吴执导,但在那个极端的年代,“三个突出”的规章制度使摄影团队的政治气氛极其紧张,演员的“创作自由”没有任何空间。方华不再能根据对角色的理解与导演学习剧情,但他必须在拍摄与李向阳正面对抗的每一场戏时始终注意镜头和光线,甚至在行走时将正面人物避开一定距离,而且他绝不能站在正面人物的前面。另一方面,反派不能有正面镜头,打在他脸上和身上的光只能是灰色和黑色。演员的表演需要尽力表现和丑化反派的故作姿态,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在实拍过程中,方几次难以适应“三个突出”的规章制度。有情绪的时候,我正沉浸在角色的发挥中,只听到导演大喊:“停!”哦,事实证明我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差点碰到李向阳。没关系,偷正面人物!方华不得不中断他刚刚捕捉到的创作灵感,并根据导演的意图以极端的整容、概念化和格式化重新开始表演套路。还有一次,方华钢一骑上战马就立刻展现了松井石根咄咄逼人的姿态,导演立刻对着话筒不停地喊:“注意,你又抢戏了!”这一幕最后变成了松井从远处看着李向阳,脸上泛着黑绿色的光,神情颤抖。对此,方华只能笑笑,他完全理解导演的难处!

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创作环境中,要在镜头前扮演反派角色,你必须被迫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并时刻注意和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出格”。但是,这样的表演模式怎么能发挥出一个演员的真实水平呢?因此,方华的“松井”第二次出演,虽然也成为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却并没有在角色的创作和发挥上有所突破。相反,这在圈内人眼中似乎是一种明显的倒退,无非是塑造了一个被丑化到极致的“丑角”。

在1957“反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期间,方华在歌颂现实生活的《绣江山》中扮演了一位百岁老人,然后在吕班导演的讽刺喜剧《未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了一位有许多缺点和傲慢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两个角色,方华非常有热情,因为从踏入电影圈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在银幕上扮演所有不同性格和身份的角色,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固定的角色上。此前,他在《战马》中扮演了老上司的角色,这是他在完成《平原游击队》后的第一个正面角色。《地地道道的东北老头》中没有松井石根的痕迹,人物造型如此简单,演员的表演如此生活化。方华很自信。他相信凭借自己扎实的基础和表演天赋,他可以胜任任何角色。

参与工作

晴天(1994)

转危为机(1989)

南岭传奇(1988)

十天(1980)

一名美国飞行员(1980)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1980)

山寨霍金(1978)

延河之战(上)(1977)

素色游击队(彩色版,1974)

三晋山城(1965)

南海的早晨(1964)

两个家庭(1963)

中日战争(1962)

刘三姐(1960)

未完成的喜剧(1957)

马1956

平原游击队(黑白版,1955)

智取华山(1953)

哈尔滨之夜(1948)

小白龙(1948)

松花江(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