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是什么?

七宗罪是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和暴食。傲慢:期待别人看你,或者过分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是因为自己有,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者别人更好的存在。嫉妒:因为对方拥有的资产比自己多而产生的怨恨。狂怒:因仇恨、报复或否定他人而产生的不恰当(邪恶)的感情,以及除了法律赋予的权力之外,还想惩罚他人的欲望,也被归为愤怒。懒惰:懒惰和浪费时间。贪婪:我想拥有比我需要的更多的东西,我对它很贪婪。淫欲:非法的性欲,如通奸。暴食:浪费食物,或沉溺于过度食欲,饮酒过量或囤积过多食物。

“七”在宗教中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上帝用七天造了亚当,又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一条有七个头的火龙(《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七个头的大红龙,带冠的龙是古代的蛇,名叫魔鬼,又名撒旦,迷惑了全世界”)。撒旦也是地狱中最大的恶魔,七个堕落天使被称为撒旦,其中最著名的是卢里弗。

),贝尔祖布,贝利,阿巴东,马斯特马,萨麦尔。

起初,接受过古希腊神学和哲学的修道士艾娃·格里乌·庞蒂格斯定义了八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即暴食、情欲、贪婪、狂怒、懒惰、忧郁、虚荣和傲慢。庞义观察到,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尤其傲慢。在6世纪后期,教皇路易一世将这八项罪行减少到七项,并将虚荣归类为傲慢。忧郁被归为懒惰,嫉妒被加上。他的排名标准在于对爱情的违背程度。顺序是: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公元13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圣托马斯·阿奎那)根据天主教教义提出了“根据约翰·格西安和教皇埃卢修斯一世的意见,基督徒经常遭遇重大罪恶”的七宗罪。这里的“重大”是指这些恶行会导致其他犯罪,比如小偷的欲望源于贪婪。

与七原罪相对应的魔鬼

1589年,邪士们开始把每一个罪行都和魔鬼联系在一起,代表各种罪行的魔鬼会用同样的罪行引诱人。根据宾斯菲尔德的分类,配对如下:

傲慢——路西法(拥有晨星称号,带领天上三分之一天使堕落的堕落天使;符号:狮子、孔雀、蝙蝠)

嫉妒——利维坦(吞噬一切的巨大海怪;象征:蛇、狗、猫)

弗瑞-萨麦尔(地狱的魔鬼,伊甸园的蛇;象征:龙、狼、猿)

懒惰——贝尔芬格(原名亚述魔神,狂欢诡辩家;象征:熊、牛、骡)

贪婪-Mamen(错误的财神和贪婪;符号:狐狸、针鼹鼠、乌鸦)

饕餮——别西卜(苍蝇之王,相当于《圣经》中的“鬼王”;象征:猪、虎、飞)

Lust-Asmode(愤怒或贪欲的魔神祖先;符号:山羊、蝎子、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