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作品的电影改编

“绿毛怪”这个名字多有前瞻性啊。2017有一部电影《水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跨越种族的奇幻爱情故事,王小波早在1973就写过这样的作品。

普通人和大师对话,最真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读他的文字,读透,全神贯注。

《绿发水怪》是王小波在和李银河结婚前写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曾经是李银河口中的红娘。他们因为这部小说的手稿相识相恋,李银河被王小波在小说中的才华深深吸引。

"我们就像在池塘的底部,从一个月亮走到另一个月亮."

在李银河眼里,王小波是一个有诗意的人。

01

整部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和第二部是两种风格,两种体裁。

王小波成了小说里的我,王二,但是王小波的故事是小说的主人公陈晖讲的。

陈晖和王二,一个是故事的讲述者,一个是故事的倾听者。王小波以小说主人公陈晖为幌子,讲述了一段年少时天真纯洁的情感经历,然后通过小说中的我(王二)表达了对这段经历真实性的不屑和怀疑。

叙事之间,整个故事充满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相信并崇拜那份纯真的感情和满满的回忆,不放过一个小细节和另一个覆盖面。他攻击和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并质疑这种感觉的意义。

在和杨简单的情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青梅竹马、青梅竹马的童年友谊。同时也能看到他们之间在成长到十二三岁后朦胧的情感发展脉络。虽然有人说这是王小波的早期作品,语言还略显稚嫩,但不难看出,他内心的一切都是纯粹的,没有一丝尘埃情怀。难怪李银河看了这篇稿子后被王小波吸引了。

透过小说中听者王二的态度,我们敏锐地嗅到了王小波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纯真感情的意义的怀疑。尤其是故事悲惨的结局,让我们觉得人生如虚无。甚至在心底,有一种曾经或者曾经动荡过的感觉,却不得不在现实的无力感下压抑甚至隐藏。

于是在现实没有出口的时候,他像他一样聪明,找到了一个漏洞,通过荒诞让一切继续,在真实与虚假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欲望。

他发明了绿发怪来安慰一个人的单相思,用变成绿发怪来回应他死后的强烈感情。一次次的失误,用来表达命运的折磨和不确定。在命运的安排下,人变得极其渺小,即使后悔,反抗,挣扎。

02

尧尧说,孩子在世界上是好的。真的,我还不如永远不长大。

陈晖说,那时候我们都那么幼稚,想起来真的很心痛。

尧尧对陈晖说,你可以成为一名诗人。陈晖的心像锅一样冒着热气…

这些小时候无意中发生的感情和话语,多年后回首时,总能在朦胧中瞥见自己走过的路,不知道是对是错,但正如王小波所说,那曾经的稚气与天真,柔软与心碎。

03

突然有人抓住我的手。我一回头,头一转,又晕了。我看到了一张大脸,只隐约感觉到上面有一张大嘴。后来我看到是一匹小马住在一起。他拼命朝我喊,但我什么也听不见。突然我勃然大怒,觉得他很没礼貌,就挥拳向他打去,把他打倒在地。然后他转身刚走了一步,腿一软就摔倒了,然后就失去了知觉。

之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眼前一片黄雾,只能偶尔听到。我听到有人说“反应性精神病”...”昏暗的灯光下又开始发高烧,于是我大喊,“放屁!你爷爷没有错!快送我去海边,有人在那里等我!(然后他喊了一会儿)尧尧!快把药拿来!为了救我的命!……"

王小波说,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为了明白一些道理,遇见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能如我所愿,我的生活将会是成功的。

王小波用他的文字把每个人一生都经历过的青葱岁月描述得如此细腻真挚。他还不忘用自嘲的口吻调侃一番,然后用荒诞和奇思妙想把它引向一种超越真实和悲伤的幻灭。他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和想象力,用最隐秘的挣扎,诉说着对那份高不可攀的感情的回忆和怀念。

像他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即使被笨拙的外表掩盖,依然无法埋没那种过人的才华,一种男人的率真朴实的感情。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