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眉、粉面、染齿,源于大唐的日本化妆术,为何会和大唐不一样?

说起日本化妆术,绝大多数人会想到"亚洲三大邪术"之一。这种说法有调侃的成分,倒也不是夸张,日本的化妆技术确实厉害。看过日本cosplay表演的人都知道,coser化妆堪比"换头",化妆前后真是"判若两人",化妆后的coser可谓美出了新高度。

但要是说起日本古代的化妆术,恐怕就要吓走很多人了,那绝对是邪术,画的跟鬼一样,连英国大使都直言:"化了妆的女人们,就像是'显现日'前夜的魔女!"

可万万没想到,当时这种"邪术"还是从大唐学去的!难道雍容华贵的唐妆也有"黑历史"?跟随今天的文章一起趣谈日本古代的化妆术吧。

1. 中日交往:唐妆和日本化妆术的渊源之始

1.?中日来往密切的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在日本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承奈良,下启镰仓,此时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后期。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取经",狂热地学习唐朝的风土人情,甚至只要半年时间,唐朝的风尚就能传到日本。因此,平安时代受唐朝影响较大。

2.?丰富创新的唐代妆容

此时的唐朝,女子的妆容也极具诗意,其审美达到了新的高峰。由于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相较其他的朝代都有所提高,加之唐代社会安定繁荣,唐文化又极具包容开放的特性,给了唐代女性对于美的创造力。

花钿妆,铅华,蛾眉,花瓣嘴,面靥等都是典型的唐妆,创造性地赋予了女性雍容之态和温润之美,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大受追捧,也被后世称赞模仿,更何况是当时文化还不繁荣日本?

平安时代的女性以引眉,厚粉面,黑齿和长发为典型,其中引眉,长发和粉面都源于唐妆。

2. 舶来的"仙术"变为本土的"邪术"

1.?"高调"引眉

日本的画眉技术来源于唐朝。开元年间及天宝初曾流行一种阔眉,眉形极短,末端上扬,形似蛾翅,于是被人称为蛾翅眉。画这种眉之前,先将眉毛剃去一半,再佐以青黛渲染成飞蛾翅状,略高于原眉形,虽弱化了眉毛,却也增加了眼睛的灵动之美,显得格外优雅高贵。

而这种画眉技术来到日本国土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日本女性在画眉前会将眉毛全部剃掉,再在额中或者是额头上方画出两点代替眉毛,所用颜料也不再是青黛,而是用油烟或芝麻油和贝壳黑灰的混合物,这种画眉方法称为"引眉",画出的眉也叫"豆眉"或"蚕眉妆"。

本以为这种直逼发际线的豆眉已经足够另类,没想到当时还有剃掉部分发际线的操作,真由不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可潮流就是潮流,这种"开天眼"般的画眉方式在当时的日本贵族女性中很是流行,甚至成为已婚女性的象征。

2.?"低调"长发

讲完了"高调"的眉,再来谈谈"低调"的头发。"低调"是说日本女子发尾低,古代日本女子的头发太长了,及腰都是及格水平,贵族女子的头发一般是等身长甚至更长的。

而留发的原因,一方面和中国人一样,日本人认为头发是不能随意剪的,另一方面,头发的长短显示身份的贵贱,头发越长,身份越尊。

平安时代之前,女子还是习惯留中长发并挽成发髻,样式与唐朝相似;而到了平安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型潮流——垂发,就彻底解放了日本人对发型的想象,头发能留多长就留多长,贵族女子一般用十二根发带束发,可想头发有多长。

正因为头发太长,留发的女子行动不便,所以她们的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生活的范围,其状态也相对静止,这也算是垂发的一大弊端。

而另一大弊端,绝对是令现代人无法忍受的。因为头发太长,难以清洗,所以贵族小姐们一年也就洗几次头,其他的时间还要用淘米水精心呵护秀发,可想而知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是多么有"光泽"的。就这样,日本人对于长发的迷恋仍是无可匹敌的。

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源氏物语》中描述的美人都拥有着垂地的秀发,更有一位靠秀发博得源氏公子青睐的丑女末摘花,说她"头形极为端正。那浓密的长发如瀑布般挂下,堆积于席地,甚为好看",所以也难怪贵族小姐们不洗头吧,毕竟一不小心就能得到公子的爱呢。

3.?厚重粉面

看过日本艺妓的人都知道,她们表演时通常在脸部,颈部和手臂上涂抹白得吓人的白粉,这是日本古代典型的妆容。这种妆容也是来源于中国,其原型为唐朝的粉色面妆。只不过在中国还是较为轻薄的粉面,到了日本就改为涂厚重的白粉了,而且不仅用于面部,手臂和颈部也不放过。

这是因为日本女子在晚上为男性表演助兴,没有灯光,涂上白粉能够让她们显眼,更加明艳动人。然而从大唐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女子们画的跟鬼一样,确实不敢想象这种白面妆是多么明艳动人,在黑夜里都能精准"定位"人在哪里,估计和见到鬼也没什么区别了。

后来女子为表达对丈夫的尊重,婚后会涂白面妆,向世人表示自己已经结婚,以一种新的姿态开始新的人生,这就是所谓的"改头换面"吧。

厚重的粉面追求完美无暇,粉面势必越涂越厚,毕竟女子都想成为心爱男子心目中的"白月光",不白一点再白一点怎么能像月光呢?

当时日本女子所用白粉与中国相同,一类是将米泡后研磨,过滤的得到的米粉,一类是有毒的铅粉。所以卸妆的一个文艺的称呼叫"洗尽铅华",就是这么来的。

相较于米粉,铅粉上妆更加通透服帖,不易脱妆,可想女子大多会选择铅粉化妆。即使当时日本铅矿匮乏,技术落后,铅粉的使用完全依赖进口,也挡不住日本女子对它的追捧。

长期使用铅粉极易造成铅中毒,更何况是那么厚重的妆,想必日本美人红颜薄命多数与命数无关,是铅粉擦多了,中毒身亡,这种成为"白月光"的代价实在太大。1934年,日本全面禁止使用铅为原料制粉,结束了铅粉对女性的荼毒。

4.?黑色染齿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妆容还多多少少与唐朝有关,下面这个真的不是唐朝的"锅"了,这就是日本的黑齿妆。黑齿妆是用独特的颜料将牙齿染黑的妆容。颜料从何而来?先将铁屑浸入酒、醋、茶中,等液体变黑,再将其涂在牙齿上,牙齿就被染上了黑色。

有一种说法是这种方法具有防虫蛀牙的好处,有益身体健康,但还有一种说法,牙齿变黑是腐坏的结果,日本人认为腐朽的牙齿发出的"芳香气味"很容易激起情欲,因此风靡一时。

两种说法截然相反,哪种是真也无从考证,不过想想茶醋和铁屑能不能防蛀不知道,涂在牙上的滋味也不好受,果然还是那句话:追求美是要付出代价的。

无论哪种说法,古代日本人是真的把黑齿作为美的象征。《紫式部日记》中提到"着装(女子成人式)、庆祝日,众妇人皆染黑齿、红赤化妆。"

《源氏物语》中,紫姬年幼时因外祖母观念保守,没有给她染齿,进入宫中追随风尚开始染齿,光源氏觉得他更加美丽了。后来直到明治时代,这种妆容才被废除。

3. 源于大唐,为何会和大唐的不一样

1.?源于艺术表达形式

在唐代的绘画中,白皙的皮肤和蛾翅眉是常见的仕女妆扮,这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对当时的唐代女性审美影响很大,也深深影响着日本女子的妆容。受中国绘画影响,日本也以眉目间隔远为美。

但除了眉毛之外,日本的妆容和与中国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日本妆容的美学已经超出了纯粹的绘画技巧,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与文学靠近。

平安时代的文学著作灿如星海,如《源氏物语》、《枕草子》、《蜉蝣日记》等,对日本文学史的影响很大,也重塑了当时日本女性的审美。如《源氏物语绘卷》、《紫式部日记绘卷》中,美人的鼻子常被描绘成类似假名"く"的勾儿,眼睛细长,樱桃小口。

后来日本的妆容都以"引目钩鼻"为美, 即线状眼和钩形鼻,后来又被称为 "裂缝法"。再如前面提到的长发,黑齿,在《源氏物语》中都有很高的评价。日本贵族女性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在这种文学审美的熏陶下,一些看似古怪的妆容也逐渐成为潮流。

2.?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高光时刻

前面提到长发对日本女性的束缚和女性为追求美付出的各种代价,但不要单纯的认为平安时代女性只是"逆来顺受"。

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可以说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珍宝,其中就包括日本古代小说中最辉煌的现实主义巨著——《源氏物语》。平安时代的王公贵族都希望将女儿嫁入宫中,以此掌控朝廷政权,女子也因此受益,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如紫式部、清少纳言,都是当时中宫的女官。

日本古代的女性由此得到抒发女性情感的机会,借文字描述女子的日常生活起居,也创造了独属于日本的妆容。

难得的是,日本文学中也没有过分地强调外表美丽的重要性,相反格外推崇女子具有优秀的品德,同时期与《源氏物语》并称为平安时代文学的"双璧"的《枕草子》,也从未批评过女子的容貌,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内在美永远比外在美更引人注目。

总结

引眉、长发、粉面、染齿,古代日本女性为了追求美也是蛮"拼"的。这种妆容源于唐朝,却没有唐妆的雍容华贵,白面黑齿的样子反而像鬼一样吓人,原来从大唐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平安时代文学风气浓郁,来到日本国土的唐妆又在日本本土风情的影响下,逐渐超出了纯粹的绘画技巧,其美学价值与文学靠近,创造了独属于日本的妆容。虽然这种妆容不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但在古代却风靡一时,引得贵族女性争相效仿。看完日本古代的化妆术,你有被吓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