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电影网第5页母乳

一开始,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我看了两篇公开文章。

一篇是一位父亲的文章《致每一位陪他睡觉的母亲》,描述了妻子是如何哄孩子入睡的。她没睡多久,半夜被喂了驼背后遗症。然后她说“每个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全世界都欠你一个拥抱”因为“你给了孩子最完美的爱”。引起了很多妈妈的歌唱,赞美,感谢。我不舒服:孩子的母亲把自己弄得这么累这么苦,真的没有办法放松吗?爸爸除了立功德牌坊,其实帮不了妈妈?

第二篇是心理学家写的文章,要求停止对小婴儿的“睡眠训练”。我不反对“孩子应该被纠正”的观点。让我感到尴尬的是,文章引用了几张“亲密育儿”孩子的照片,与“睡眠训练”孩子的照片进行对比,称“母婴链接良好,这个孩子的眼神无论喜悲兴奋困倦都凝聚着一种固有的存在感”,而对比中的一群孩子的眼神却是“悲伤未受感染”。且不说对比组照片的来源,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一张照片就能表现出孩子的内在本质?真把自己当大仙了?

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母乳喂养和陪伴睡眠,提到了母亲的本能和对孩子完美的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亲密育儿》,我以为那只是作者的一种说法。我并不知道它特指现在流行的西尔斯亲密育儿法。

后来,我真正感受到了亲密育儿的力量,来自一个朋友分享的截图。

然后我朋友告诉我她在一群哺乳妈妈中的遭遇:

感觉这些妈妈是在某种宗教里。

网上科普告诉我,网上真的有“喂奶”“睡党”之类的说法。这些人大多是遵循西尔斯亲密育儿法养育孩子的母亲。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是美国儿科医生威廉·西尔斯和他的妻子玛莎倡导的一种育儿方法。1992出版了一本育儿书,从20世纪开始就被很多家长奉为“圣经”。

这种育儿方法的核心理论是建立父母和孩子(主要是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亲密关系,主要技术有:

母乳喂养

-和我一起睡

-儿童贴身腰带(带背包)

-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希尔斯育儿法并不是什么新的科学发现,因为母乳喂养和母婴同寝是人类养育后代的本能方式。在接下来的200年里,西方和东方都以这种方式养育后代。

到了19世纪,人类发明了奶粉,意识到了母婴同床的不安全因素,婴儿床开始进入西方家庭,哺乳期的妈妈们解放了。

现代科技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像吉娜·福特的《心满意足的小宝宝书》这样的书很受欢迎,它帮助普通女性在不雇佣保姆的情况下更聪明地成为母亲。这本书强调严格的日常育儿过程和睡眠训练。尽管该书出版后褒贬不一,但这并不妨碍它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年轻妈妈们也曾拥有一本。

正如潮起潮落,对吉娜·福特持怀疑态度、渴望找到更好方式的新一代父母发现了西尔斯的育儿经验,就像找到了新的“希望之光”。

在英国,相信亲密育儿法的母亲们有自己的茶话会,她们经常聚在一起,孩子们一起玩耍。妈妈按需给孩子喂奶,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

我在新西兰的一位同事信奉西尔斯育儿法,庆祝怀孕的婴儿送礼会所需礼物清单中包括一条吊带。

母乳喂养符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母乳的倡导,母亲们经常在世界各地的公共场所争取免费母乳喂养。

当亲密育儿法传到中国后,几乎一夜之间就很受妈妈们的欢迎。大概有这些可以想到的原因:

1,符合母亲的本能。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做妈妈,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网上各种建议和提醒,周围的人都在拉我后腿,我妈不知所措。看了西尔斯,觉得它最贴近我的本能,最好操作,也容易建立自信。就像一位母亲说的:

2.符合中国传统育儿法,阻力最小。

妈妈优先,和妈妈一起睡,母乳喂养,这些都和我们老一辈的育儿经验是一致的。新手妈妈对外国产品持怀疑态度,并担心来自家庭的阻力。太好了,老人无话可说。

3、老公的大力支持。

好吧,我老公没有分担育儿的压力:他老婆选择了亲密育儿,有些事还得她妈来做,她妈自然是小心翼翼的...(西尔斯真的不是丧偶育儿的粉丝吗?)

妈妈们唯一在意的可能就是:疲劳。

母乳喂养,和孩子一起睡,和孩子在一起,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方法,比较适合以前呆在家里的妈妈。现在大多是职场妈妈,遵循亲密育儿法,白天辛苦工作,辛苦哺乳,晚上陪睡,得不到休息,学习和事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他们怎么会“累”呢?

如果老公能像写文章的爸爸一样给个赞就好了,但是就像一个妈妈说的“有几个爸爸觉得妈妈带孩子是对的。”

母亲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孩子好,我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一位母亲分享了她的护理经验:

真的有点像一个折磨自己身体,坚信精神升华的信徒!难怪有人说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是某些妈妈的圣经。

但是,妈妈们真的需要这么累才能建立起亲密的母婴关系吗?

亲密育儿法的核心是建立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符合心理依恋理论。

心理学认为,婴儿期形成的亲子依恋关系(可以是与母亲、父亲或其他亲属)会影响长大后的性格和恋爱关系。

根据玛丽·爱因斯沃斯的分类,依恋可分为回避型、焦虑型和安全型依恋。

如果母亲继续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会逐渐形成一种看似独立但否定自我需求、害怕与他人亲密接触的回避型依恋关系。成年人也会对恋爱中的亲密关系产生抵触情绪。

如果母亲对孩子需求的反应不稳定,有时她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有时则不能。这样的孩子会形成愉悦、满足、愤怒、悲伤等矛盾情绪交替的焦虑依恋关系,成年人在恋爱中也会经常吵架,怀疑对方的感情。

如果母亲总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觉得很有安全感,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在未来的婚姻关系中也会相信爱情和被爱。

毫无疑问,遵循亲密育儿法的母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和爱情婚姻。

但是,只有用睡觉、母乳和“孩子不离不弃”才能培养出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吗?

有几个朋友说,小时候被送到老家,和奶奶或外婆一起长大,和老人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

老人总是直接满足孩子的需求,哭着和孩子一起睡,不用每天哺乳和拥抱就能有安全的依恋关系。

很多幼儿园的婴儿班都遵循Paxler理念,主要有三点:行动自由,探索自由;师生关系亲密;尊重孩子。其中,师生亲密关系重在建立师生间的依恋关系。

为了帮助建立这种依恋关系,我们采用主要照顾者制度,即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老师作为主要照顾者,这个老师承担照顾孩子的所有工作。幼儿班的师生比是1: 4,也就是说一个老师一天最多可以照顾四个孩子,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互动,从容不迫地走完每一个照顾环节,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更好地满足他的所有需求。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一般来说,一个接受全职照顾(一周五天)的孩子可以和他的主要照顾者建立依恋关系。当主要照顾者离开时,孩子会不高兴。老师回来,孩子会兴奋地张开双臂欢迎。

早上妈妈送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开心地扑到贴心老师的怀里,在幼儿园里玩得不亦乐乎。到了晚上,妈妈会去接孩子,孩子也会开心的和妈妈见面。这是安全依恋的表现。

不仅仅是和老师,我们发现孩子可以和经常照顾他们的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比如妈妈,爸爸,奶奶,虽然他们心里会有一个亲密的秩序。

孩子上幼儿园(也就是日托)的时候,绝大多数妈妈都不能坚持母乳喂养,极少数会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再换成配方奶。

我们宝宝班从来不跟别人睡,除了刚入园的。一般来说,我们遵循每个孩子的睡眠仪式,然后随着舒缓的音乐走进卧室,放在床上,说晚安,老师出去。每个孩子都能学会自己睡觉,睡醒后自己玩一会儿,除了少数需要一定适应时间的。

按照自由活动、自由探索的原则,孩子除了喂奶、喂奶、换尿布,都可以在地毯上自由玩耍。有时候老师有空也会躺在地板上陪孩子玩,但一般不会接。

但是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地与初级保健老师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满足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和高质量的互动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技术。

由此推断,要建立安全、亲密的母婴依恋关系,妈妈不一定要哺乳、陪睡、养孩子。

所以不用那么累,把肉切了喂孩子。

事实上,一些妈妈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亲密育儿进行了调整:有的母乳不足,添加配方奶;有的要上班,孩子托付给其他亲戚;有些人把床和他们的孩子分开,以便好好休息。......

知乎上有个妈妈说得好:

网上有人问:遵循西尔斯亲密育儿法的妈妈们,你们真的不累吗?

答案分为两派:

一派说:累死了!把宝宝挂在身上,哭的时候抱抱没有错,但是我现在晚上基本上只睡4个小时,因为宝宝是你放下就醒,抱抱就睡。

另一派说:你为什么累?我家宝宝纯母乳喂养,遵循贴心育儿,很少生病,心情愉快,各项指标发育良好。我真的觉得很放心。

累不累是个人感觉。我觉得亲密育儿法的主要问题不是母亲的疲劳,而是对母亲自我的剥夺,对夫妻关系的伤害。

按需哺乳,陪孩子,陪睡。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或者像咨询室说的,治愈自己。

以前的你,可能是一个爱美注重身材的女生,一个爱看电影爱写作的文艺青年,一个有一些动作的团队骨干。现在你的身份变成了:宝宝的妈妈。

你可能会沉浸在抚养孩子的兴奋和满足中,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你忘了除了宝宝还有自己的身份。

你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你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虽然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离不开大人的照顾,但是他从这个世界接受到的任何信息,他都会回馈。

你告诉你的孩子你能做到。你有自己的学习、玩耍、睡觉、满足自己、不断运动、学习翻身和走路的能力,你的孩子会向你展示这些能力。

你告诉你的孩子,你离不开我,你随时都需要牛奶,你需要人陪着睡觉,你需要我的帮助才能快乐...你会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在这段关系中,你失去了自我,你的孩子没有被赋予独立的权力。

况且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张床上,必然会影响夫妻间的互动。

之前看过一个社会学的调查,说我们国家很多夫妻有了孩子之后并没有在一起生活很久,有的甚至在客厅的沙发上睡了整整一年。

性关系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身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她就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放在夫妻关系之上。

孩子陪你的时间只有20多年。你老公会陪你几年?恐怕这和你的生意有关。

而且,当你把老公放在一边,大半夜陪着孩子的时候,你给老公传递的信息是:在我心里,孩子比你重要。你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在我心里,你比爸爸更重要。

这些信息会对你的丈夫和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心理医生在讲亲密育儿的孩子有多幸福,眼神有多凝聚的时候,告诉他们睡眠训练相对于睡眠训练的孩子的劣势。

我不赞成不顾孩子哭闹、冷漠转身的睡眠训练,但不要看到“训练”二字就想到无情的军训。

很多睡眠训练方法都是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睡,自己睡一整夜,都是家长根据孩子的个人特点逐步进行的。

孩子自己睡就不用说了,整夜睡,睡眠质量更好,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给他一个机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睡觉的能力。

睡觉是动物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只靠陪伴和哄怎么入睡?

帮助孩子运用入睡能力,最基本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建立一个入睡仪式(程序)。比如我儿子小时候的睡前仪式是:洗澡,换干净的尿布和睡衣,喂奶,讲故事说话,哄他上床,说晚安。然后妈妈或者爸爸关上门,几分钟后孩子就睡着了。

我在幼儿园带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睡眠仪式。有的会在睡前自言自语很久,但除了几个新来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自己睡,而不是被哄着睡。

睡通宵的孩子,有的是自然睡通宵,有的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我写了自己给儿子的训练(看几个月如何让宝宝一觉睡到天亮)。那时候我还没有学过学前教育,而且是根据吉娜的书,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果是今天,我大概不会再做了,因为让孩子哭30分钟还是很残忍的。网上一些妈妈分享的方法都很好:半夜把孩子叫醒,给孩子喂水,陪孩子唱歌做一些安静的安抚工作,然后睡觉;孩子哭的时候,把他抱起来安慰,等安静了再放开。总之你知道孩子不饿。不要养成晚上吃牛奶的习惯。孩子会慢慢的不在半夜醒来。

我带的孩子大部分都经过了不同的睡眠训练,因为妈妈半天上班,晚上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在他们眼里,我看不到所谓的“悲伤和分心”。

我的两个儿子女儿,女儿1岁2个月断奶才睡觉,大人们一直陪到她8岁。儿子睡了三个多月,一直没有人陪。两个人都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我的育儿感受就大不一样了。女儿小时候一整年没睡觉,儿子小时候都是我照顾。同时我还有精力和时间关心妹妹的学习,我自己也学了英语,考了雅思。

写这篇文章绝不是反对母乳喂养和你选择的养育孩子的方式。我想强调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母乳喂养,没有陪睡,没有孩子的妈妈也是好妈妈!

“做一个好妈妈没有完美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母亲面临不同的挑战,有不同的能力,当然也有不同的孩子...但最重要的是,一个母亲深爱着她的孩子。”拉塞尔·佩勒

*主要参考文章:

哈德利·弗里曼:依恋育儿:养育孩子的最佳方式——还是母性受虐?

Mamamia团队:分裂母亲的书。就像,真的分裂母亲

格温·杜瓦:依恋育儿的科学

-枫树街的艾琳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