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吗

感性和理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一、感性和理性的含义

1、感性

①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有关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形式:①感觉(色、形、味);②知觉(整体);③表象(再现)。

特性:直接性、具体性和丰富性。

②感性行为。感性行为是从情感出发的行为,不加思索,随心所欲。同义词是随性、率性。

2、理性

①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有关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形式:A.概念(“苹果”等等);B.判断(“苹果是有营养的。”);C.推理(“一天一个大苹果,医生从来不找我。”)。

特性:间接性、抽象性和深刻性。

②理性行为,是由理智控制的行为,三思而行,谨言慎行。

从哲学的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性与情感关系密切,理性与意志关系密切。

二、感性和理性的调控

人生在世既不能总是“理性大于感性”,也不能一味“感性大于理性”,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应该“感性大于理性”。

有一位医生出身的心理健康专家说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他说得有一定道理,仅就夫妻关系而言,如果凡事都要深思熟虑,那么生活就会索然无味。

2、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应该“理性大于感性”。

仅就夫妻关系而言,发生较大矛盾时,不能感情用事,也需要冷静地心平气和地“讲理”。

在社会交往中更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要讲感情,也要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