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购物“无底洞” 讲的是什么?
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消费者在促销潮中,应该睁大眼睛谨防包括“价格欺诈”、“折扣误导”、“循环消费”等在内的打折陷阱,以获取真正的实惠。
情景再现1:
消费者韩小姐被某商场“现金300换1000”的活动所吸引,花300元现金购买了一双标价为720元的名牌皮鞋,因觉实惠便没有主动要求1000元的优惠返还。几天之后,她却发现同样的商品“打特价”,仅售290元,原以为得到了很大的优惠,没想到还多花了10元。
市民来电投诉称在某商场四楼购买了一双价值约220元的鞋,因该专柜正在做“消费满100元送20元折扣券”的活动,于是售货员送了40元的电子折扣券,然而在使用时售货员却称,购物未满100元不能使用该券,必须购买100元以上的商品才能使用该券,且一次最多只能使用50元的电子折扣券。但之前买鞋时售货员却并未如此提醒过。
黎先生7月28日在某百货商场消费后,参加了该百货六楼的抽奖活动(当天消费满50元就可参加),并抽中了国画大师张福生的真迹(当时标价3880元),黎先生在交了320元装裱费后领到名画,后经国画专家鉴定,该画并非张福生真迹,根本不值3880元。黎先生要求商场提供价值3880元的奖品。
唐先生到某百货购物,其五楼的某皮具专柜推出买皮鞋满500元赠送该品牌牛皮皮带的活动。唐先生通过买鞋获得一条皮带后,由于皮带太长便剪去一节,却从皮带横断面上发现该皮带居然是塑料制成。
消费者在某百货商场开业当天(9月26号)购物获延时返利卡,内有398元,当天用返利卡消费了168元,里面还剩230元。当10月11日再次用返利卡消费时,却被告知此卡已于10月9日到期,不能使用。而卡上并未标明使用期,商场的营业员、收营员也没有一个人跟消费者说明返利卡的有效期。
诡计揭秘1:
据深圳、惠州、东莞消费维权合作工作办公室介绍,临近岁末,在商家掀起的琳琅满目的促销高潮中,各种买送、换购、打折、特价、惊爆价、最低价、大甩卖等商业促销活动花样迭出。
虽然很多消费者确实在商家真实、合法的优惠让利活动中得到了实惠,但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一些消费者贪图小利的心理,在许多貌似“亏本”的诱人促销活动中暗藏消费陷阱。此次消费提示,希望能帮助包括深圳在内的三地消费者“擦亮眼睛”明白消费,冷静面对促销。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底深圳、惠州、东莞三市消委会联合签署了《深圳惠州东莞消费者委员会合作协议书》,承诺将实现珠江口东岸地区消费维权 “一体化”。此次商家打折促销消费提示,是三地消费会合作后首次联合发布的消费提示。
情景再现2:
新世界推出向消费者积分卡返现金的促销新招,但限定了返现金的使用时限,这种促销吸引了许多黄牛“倒卡”,被业内疑为变相返券;如果这种方式被其他商场效仿,用返券套牢消费者的“返券之风”可能在北京各商场再度上演。 9月15日,记者在新世界商场崇文门店看到,除化妆品外,大部分品牌都参加了“买100返30”的活动,与传统的做法不同,其并不是将商品直接减价,而是将“现金”返入商场发放的积分卡,消费者需花费10元办理积分卡。 昨日,新世界商场崇文门店正在举行10周年店庆“满200减80”活动,在9月15日,商场还推出“买100返30”活动,如消费者购买了一件标价200元商品,只需支付120元,然后商场给消费者手中的积分卡返回30元。记者了解到,消费者不能将打入积分卡的现金取回,而且必须在当日消费完,过期无效。就目前百货商场的商品价格而言,拿到30元返现金的消费者只有加钱才能购买其他商品,如此反复循环,如果消费者要花费完商场的“返现”只能多花钱购物。 诡计揭秘2:
记者发现,这种返现金方式没有直接减价划算,比如售价298元的商品,98元是不返的,凑够300元才能返90元,但商场里很难找到2元的商品。即使凑足了100元的整数倍,返的现金也不够在商场买别的商品。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庄胜崇光百货在店庆期间针对会员推出满一定额度送电子红包,但限制了电子红包的使用区域、时间。 新世界商场的促销“新招”吸引了不少“黄牛”,一些消费者将积分卡低价卖给“黄牛”,而“黄牛”们则拿着收回的积分卡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折扣,赚取中间的差价。 “其实这种返现金的方式和过去的返券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是因为现在不让返券,所以才想出这种办法。”新世界商场崇文门店一位收款小姐私下告诉记者。 情景再现3
王女士向市消委会反映,“××商场”圣诞节搞优惠促销活动:买100元送100元现金券,当时王女士就购买了一套价格为“186元/套”的内衣,由于不到200元,又加了三双袜子,8元/双,正好204元,送了200元现金券。这100元现金券中,有10元可以在超市购物,另90元只能在规定的区域购物。几天后,王女士再次进入该商场,当她看到相同的衣服竟然在没有任何促销活动的情况下打出:买一套送一套。
诡计揭秘3
消委会表示,无论促销手段花样如何繁多,精明的商家从来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低价的背后实际是一个数字游戏。此外,“赠券”、“打折”的使用限制还有很多,诸如限购型号、限品牌、限数量、限时间、限价格、不设找零、打折商品不退不换等等。“赠券”、“打折”其实是商家利用顾客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和信息不对称,与顾客进行的一种消费游戏。 诡计分析:
去年年初,返券促销被有关部门叫停后,去年5月,《北京市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细则》实施,《细则》规定,零售商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方式、价格手段,以及利用返券(卡)方式虚假优惠折价等价格欺诈行为开展促销活动,以此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今年6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促销活动管理规定》更是明确规定,商业零售经营单位不得举办购物返券的促销活动。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北京市有关部门出台的“促销规范细则”没有对积分卡返现金予以明确规定,但如果返现进一步演变,商家再对返现限制购买商品种类、使用时间,这种方式无异于返券。 实际上,针对商家层出不穷的促销手段,许多消费者均反映,“商场返券、返现、赠礼等方式,都不如直接打折实惠”,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商场出于自身赚钱的目的,更多倾向于出台一些让消费者多掏钱购物的营销方式,这也同时反映了商场促销手段的单一化。 活动存在三个主要消费陷阱:
返券使用陷阱。在返券的时间、空间上,给消费者设置种种限制。如:有的柜台则是只参加返券不参加收券,有些柜台是只收券不返券,而且返券的使用受时间限制。消费者拿着返券必须赶在商家规定的时间内把券花掉,结果往往是买了一堆根本用不着的东西。部分商家返回的券只限在一定区域内使用,不能全场通用,不同额度的返券,如买200返50与返80取得的券不可通用,只能在返券额度相同的商品类别中使用。 返券程序陷阱。购物和返券需分别排队或分不同地点办理。消费者为凑齐返券,不得不在商场内往返奔波、循环购物,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迫使消费者最终放弃返券。 规避责任陷阱。有些商家借口返券商品属于低价处理商品为由,拒绝承担其应尽的“三包”义务。并以“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返券打折商品概不退换”等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退换货自由。 虚假价格陷阱。返券销售常常是以暗暗提高原商品价格的办法来销售和返卷,而这种行为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典型的容易误入歧途的价格虚假陷阱。 凑齐差价陷阱。提高小额商品价格,使消费者难于找到合适的差额商品,购物过程变成痛苦的斗智过程。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返券促销活动是商家的竞争手段,经常性的返券促销会使消费者无法判断商品和服务的稳定价格,知情权得不到保障,选择和交易陷入盲区,还容易形成“不促销不购物”的消费心理。因此,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自觉抵制商场购物返券等促销活动,警惕虚构原价格假打折,避免盲目消费,避免价格欺诈和循环购物陷阱。
消费指南:
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购物返券等促销活动,避免盲目消费。返券销售是商家吸引消费者进行循环滚动式购买的一种促销方式,消费者应当理性看待,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看清商品信息,不要因为商家的宣传、游说而一时冲动购买自己并不需要或质次价高的商品,避免陷入循环购物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