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大学》与实现中国梦
北京卫视在2013年2月18日以来,推出的《国学开讲》这一栏目,深受广大观众朋友的关注和好评。《国学开讲》的主要内容为儒学、佛学、道学以及中国诗书画这四个方面。中国著名书画家范曾用他诙谐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时间为轴,以历史人物为纬,熔儒、佛、道于一炉,将国学洋洋大观的经脉、国学经典的真正含义向观众娓娓道来,带领观众一道走进国学,讲述中国文化的优秀经典及古老智慧在当下生活中的运用。
2013年3月26日,范曾先生在中国记协举行的“谈国故学 圆中国梦——范曾先生《国学开讲》专题片座谈会”上又一次分享了他对国学的理解与感悟。“‘国学’不是博物馆里岑寂的老古董,它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长青不败的智慧,它寄托了一个将被人类的智者接受的可以实现的梦境。”
我很赞同范曾老先生的“国学”对于“中国梦”意义的阐释:“中国梦”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之梦;是“讲信修睦” 之梦;是“和而不同”之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梦。它会使人类沉浸于物质主义为中心的迷茫中走向以精神主义为中心的光辉境域,这种精神,应当汇为世界运动的正能量。今天的中国人强大了,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我们播放的声音不是侵略的声音,是和而不同的声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声音,所以我们的国学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习《大学》《中庸》《论语》《老子》等千古名篇,是提升人性光明,和生命智慧最简单的方法。《大学》约2000字,主要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至生财有大道的学问。孙中山先生曾称这本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中庸》约4000字,“中”乃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是永恒不变的意思。为此,《中庸》讲的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学好《中庸》能够开发一个人的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高EQ素养的人才。《老子》约5000字,是中国人智谋奇书。《孙子兵法》便出自《老子》的思想,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运用老子的思想进行科学研究,中国企业家张瑞敏利用老子的思想将海尔打造成了世界知名企业。事实证明,《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人,卓尔不凡”。《论语》18000字,“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的一部著作。教人做人做事,建功立业,是古代帝王必读的一本书。事实证明: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善经商!
正是因为国学有着这样积极而崇高的意义,在我国各地的国学院便犹雨后春笋般生恨发芽,茁壮起来!在北京的一所民办高校,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学院”——“国学院”。这个学院的学生不是该校成绩最好的学生,他们的大多数是各地高考的落榜生,但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德与行都能堪称这所高校学生的榜样——从清晨的晨练到早读的朗朗书声;从每早的寝室整理到每天3次校园各个死角的卫生清理;从对师者长辈的诚挚问礼到同学间的和睦无间;从每餐餐桌的“不浪费一粒米”到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投进“公益箱”……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国学的魅力与正能量。
这些学生在这里学习2—3年后,将走上祖国各地的国学讲台,开始他们“国学”老师的生涯。
中国梦还需国学筑,正如范曾先生所言,国学不是玩儿古董,而是在传播东方的智慧!从传统文化汲取精神素养,以国学阐释国家价值观、民族价值观、百姓价值观,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国学正能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实现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