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泰坦尼克号》,你有什么感受?

?在我心目中,《泰坦尼克号》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爱情片之一。它不仅模糊了我在电影院的双眼,也让我在电脑前泪流一流。1912 4月,一艘所谓的“不沉之船”沉睡在大西洋海底,至今仍成为热门话题。也许船上可能真的没有杰克和罗丝,但我如此执着地相信这个爱情故事,以至于有两个人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就说再见。这部电影以叙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故事。当罗斯通过镜头看到锈迹斑斑的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时,她回想起游轮上明亮的灯光、精致的回廊和喧闹的宴会,但最美的还是某个人单纯的微笑,尽管他从未说过“我爱你”。我更喜欢用“浪漫”来形容这部电影。毕竟是一见钟情的故事。杰克打牌赢了两张票。对于他这样的穷小子来说,能有机会登上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船启航时,杰克向岸边挥手。对于知道结局的我来说,他太幸运了,也太不幸了。他登上了这艘豪华的游轮,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却在最辉煌的时候死去,在冰冷的大西洋。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给人温暖的感觉,那么当船撞上冰山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各种情绪即将爆发。《泰坦尼克号》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呈现了一段美好的爱情,还展现了灾难发生前的各种冲突。下层阶级的乘客被关在门外,必须在上层阶级的乘客之后上船。谁决定他们不应该被拯救?为了减缓进水,锅炉房的大门倒了,但是有多少工人被活活淹死?有的人没资格上救生艇,有的人却在抱怨救生艇太挤;有的人千方百计疏通船员,就是为了救生艇上的一个位置。有些人拿起小提琴和大提琴,谱写了人生最后的悲歌。"与你合作是我的荣幸."——多么悠闲的用歌声告别死亡的方式。即使他们在贵族眼里是劣等演奏家,即使在这恐慌的时刻没有人认真听他们的音乐,但在电影里,那些欢快或压抑的曲调成了震耳欲聋的背景音,船上惊慌奔跑的人们成了远方的风景。在生命的尽头,他们只应该有尊严地说再见。

多年以后,皱巴巴的玫瑰依然能清晰地记得他,但她只能记得他。没有照片,没有文字,没有爱情的信物,只有一幅画,一个在海中心的无价之宝。萝丝颤抖地站在甲板上,踩着栏杆,就像多年前一样,只是船没有那么大,也没有航行得那么快,身后也没有他。她摊开手掌,海心中的美丽是透明的,向前一扔,很快消失在海里,就像当年的他。她的人生永远不会比那时更惊艳更传奇,因为那个人可能用了一辈子的运气才遇到她。再也没有人会在海底找到它,也没有人会记得杰克。那种感觉,那段时间,只属于大西洋。

罗斯的床边有许多照片。她也有幸福的家庭,很多孩子,骑着马,很多快乐的回忆,但不是和他在一起。其实故事在泰坦尼克号上结束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再惊心动魄的爱情,到最后也会平淡如水,再海誓山盟,也会在最悲伤的时候结束,在最美的时候化作流星。

像《泰坦尼克号》这样获得一致好评的电影很少,我也没见过有人看电影不哭的。2012电影3D版再次上映的时候,我在电影院哭的像个傻子。也许卡梅隆讲的故事太真实了,我都愿意相信。

在我妈那一代,《泰坦尼克号》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在我这一代也是。电影最让人感动的是,被岁月赋予了力量,成为了一代代人记忆中无尽的传奇。

巨轮又起航了,观众继续哭。14年前,《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全民观影盛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今天的首映礼才如此引人注目。世界上也是这种情况。卡梅隆这次重印经典是基于高级3D,其实主要是怀旧。旧的东西是个奇怪的东西,因为它总是溢出美好的回忆。此外,泰坦尼克号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假装不知道泰坦尼克号会撞上冰山沉没,看着有三个烟囱的巨轮起航;假装不知道杰克和露丝最终生死与共,和汤米调侃杰克对富家女的看中是一厢情愿。但是,这种自欺欺人是行不通的。那些经典的桥段都成了大家熟悉的文化符号,每一个过渡和台词都能背下来。杰克和露丝的弓飞图出现,画笔出现在他们面前。高像素的人用手机拍屏幕。一点都没变的故事,让观影的情绪一落千丈,即使画面足够大,也无法让人再流泪。反倒是看着周围成群的情侣,订了同样的情侣票,侧身一看,看到室友坐在我旁边,心里有点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