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纪念馆活动感言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人对近代中国时局的评价,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很多东西崩塌,也有很多东西诞生,而中国的末代传统知识分子在这个转型时代里迸发除了少有的能量,产生了一大批极具魅力和传奇色彩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代名士了,而章太炎先生无疑是其中的巨星。
章先生的墓地和纪念馆也在西湖之滨,距离著名的雷峰塔和净慈寺很近。一人座拥西湖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两大胜景,可谓死得其所,况且西风残照,晚钟沉沉,连绵不绝,颇有那个时代的影子。
到了纪念馆门口,赫然发现原来和章太炎先生比邻而居的竟然是明末遗老、抗清志士张苍水。我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他自己的选择还是后人的安排,但是无论如何,我以为这种安排都是合乎他的脾胃的。作为清末的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于张苍水这个数百年前的同志自然有着难以言喻的亲切感,同样是末世、同样的才情、同样的行迹,很难不让他将张苍水引为知己。名士大多寂寞,对知己的渴望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有知己作伴,章先生大概可以微笑着离开红尘了吧。
进入纪念馆,天色已近黄昏,四周翠竹绿树掩映着一道曲径,尽头便是纪念馆,周谷城先生题写的匾额高挂,然而大门却紧紧闭着,原来开放时间已经过了,纪念馆已经闭馆,不仅扫兴非常。正当离开之时,门却突然开了,工作人员有事临时打开了大门,于是便趁机窜进大门,迎面便是一尊章太炎先生的半身塑像,便赶紧拍照留念,之后便在他微笑着注视之下被请了出去。
想起在俞楼种参观时,作为俞樾先生的得意弟子,自然会有关于章太炎先生的介绍,上面所附的照片和纪念馆内的半身塑像神似非常,大概作者是下过苦功的。章先生师承俞樾,而后卓然自立,成为中国古文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和集大成者。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他对清末民主革命的贡献相比也不遑多让。想当年,他流亡日本并应孙中山之邀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和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进行笔战之余,在东京寓所讲授经学,座下弟子可谓群星璀璨,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等等不一而足。透过学生可以反观老师,他的这些学生无一不是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和教育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其中高傲的狂狷之士比比皆是,却都对他尊之以师敬之以长。黄侃作为近代中国经学的大师,眼高于顶,对诸如马寅初这样的人物都嗤之以鼻,可是却对章行弟子礼,而后来成为一代文豪和鲁迅先生,生前所做的最后一篇文章却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如此可见他的地位。
除了学术,章太炎先生生命中另一件事情就是革命。我们所熟知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在之后的“苏报案”中入狱三年,流亡日本、避居台湾、加入同盟会、重组光复会,行迹慨然,轰轰烈烈,至于对革命思想的宣传更是不一而足,他早年做过的主笔、办过的报纸、发表过的议论,更是一个先驱式的人物。“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和“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精神,更加增添了他人格的光彩。
街头和书斋是中国晚清以来的所有知识分子所***同面对的两难困境,许多人为此而困惑,但是如同章太炎这样在两个领域都挥洒自如的人却极其少见,面对一个如此在大时代中仍然秉持着自己主见而生活的强健人生,我只有敬意。我又想,埋骨西湖之畔,大概终究还是证明了他的书生本色吧,愿我们今日的书生也能够活得如此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