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部暴露你年龄的影视作品?

要说能暴露年龄的电影,那就说说我欢乐童年里的一部电影《小兵张嘎》,在我童年的时候,电影节目很少的,所以看了什么电影记得特别牢!有时候还不一定能看得上,主要是当时我家里没有电视,所以看电视都要去别人家,那时候电视接收信号,都是院子里竖根树干,上面的天线接收信号的,很多时候都要转动天线杆,方位转的稍微不对,那电视全是雪花。换台都是手动在电视机上拧的,拧一下就换一个频道,不像现在遥控器。所以在那样的条件下,是很难看到电影呀,电视剧的,你想呀,那时候就一个中央台一套,去别人家能看上电影的几率有多大。那时候没有不喜欢的电影,只要能看上都喜欢!

记得第一次看《小兵张嘎》就觉得特别的喜欢,因为我和嘎子都是小孩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一部打鬼子的电影,里面有枪。我们那时候每个小伙伴都有一把枪,木头削的,跟看《小兵张嘎》有直接的关系。

《小兵张嘎》里的一些情节,至今记忆犹新,比如嘎子缴胖翻译真枪的情景,这是我们童年做 游戏 最多的题材,都枪着扮嘎子呢。还有就是嘎子在鬼子炮楼里,给汉奸点烟的

那一段,“给老子点上”,也成了我们的经典台词。感觉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鬼子首领在炮楼里问嘎子,“你的良民”,“吆西,巴嘎”这些台词可以说伴随了我童年的好常时间。

当然了,在我们几个小伙伴谈论《小兵张嘎》时,也是对他充满了敬佩,他那么小就参加红军了,还多次完成那么艰巨的任务,鬼子用枪指着他让说出八路的地方,他都没说,换成是我指不定吓成什么样呢。八路军攻打鬼子炮楼的时候,嘎子点着了炮楼,帮八路军很快拿下炮楼,这也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主要话题,也是我们赞美和崇拜嘎子的地方。还有我们更敬佩的地方,那就是嘎子屁股上挨了一枪子,还那么坚强。

所以《小兵张嘎》是我童年很喜欢的电影,也是最能反映我年龄的一部电影,朋友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童年也喜欢这部电影的请举手,咱们的年龄差不多大哦!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这部剧简直就是童年阴影有木有,梅婷后来在提到一场被脸被冯远征踩在脚下的戏时,是这么说的:“ 他穿着拖鞋,我的脸在他的拖鞋下,屈辱啊!脸被踩在脚下,那心在哪里? ”说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多了愤怒,“ 拍这些家庭暴力戏的时候,只有导演一个人撑得住,其他人都是沉默的,很多女同事陪着我一起哭,我几乎流尽了一生的泪水…… ”

安嘉和最恶心也是最变态的地方在于,每次殴打完妻子之后,还像良心发现一般,抱着妻子请求她的原谅,忏悔自己的过错,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卷土重来,是名副其实的 衣冠禽兽 。

当时饰演安嘉和的冯远征被人痛恨到什么程度?据说当时冯远征同学的妈妈还打电话来严肃地告诉他 出门要戴口罩跟帽子 ,不要被人认出来。所以冯远征跟全天下演坏人的演员一样,出门都担心被网友骂,甚至打。

只能说冯远征老师的演出实在太精彩了,把变态家暴男演绎的淋漓极致,冯老师从此也成为男性家暴者万世不易的“形象代言人”。其实现实中,冯老师是顾家爱妻的典范呢。

当然,还有一部《一双绣花鞋》 你值得拥有!

《射雕英雄传》,《金剑雕翎》,《书剑恩仇录》。。。。。。。。。

记得第一次进电影院,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考试考了全年纪第二名,乡教办奖励了两张电影票,父亲陪着我去看的,感觉那时候好威风,很激动,电影是《二子开店》,其实那时候也看不懂什么,就是觉得好笑,印象最深的就是看电影过程中尿急,又不敢跑出去上厕所,硬是憋到电影看完。

后来村里有一两家买了电视,黑白的,一个村的人晚上就带着板凳到他家看电视,印象最深的就是《霍元甲》,每次都是电视放出了雪花,才会依依不舍的离开。

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是武侠、枪战方面的,连环画,小说,都要去想方设法借来看,看一遍就能记住大部分的故事情节,为了看小说和电视,挨了妈妈不少的揍。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现在想起初中那一会我情窦初开,我读初中的时候,这部电影很火。五四青年节的时候我上台唱过《那些年》。我依稀记得当时全学校都喜欢唱着首歌,起床的铃声想过之后就开始唱这首歌。

回想当年我暗恋我们班的班长。第一她学习好,二人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