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妈

“有光之处,便有阴影。光影随行,向死而生。”这是本书的作者邹锦华在书中给她的学员们分享的一句话。

邹锦华是孩子的妈妈,她觉得成为妈妈不应该是女人一辈子的终点,而是女人和孩子不断交互、彼此成长的起点。

《我是妈妈,更是自己:活成丰盛人生的10节课》这本书一***分为十章,它的主题是如何活出丰盛的人生。在这本书里,邹锦华会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分享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事情,更会从一个家庭治疗师和团队带领者的视角,来指导妈妈们应该如何进行改变。

01·接受自己的新身份,做自己的好朋友

我们做母亲这件事可以准备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也会有意外的时候。如果我们提前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在他们来临的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

当我们做好准备之后,内心就会稳定,从而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这样良好的关系,将会帮助到我们自己以及孩子和家庭。

据《哈佛商业评论》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活在关系当中,人的烦恼有87%是来自于人机互动技能的缺失,而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素养。”

我们在做母亲的过程中,我们和自己相处得好不好,和自我之外的世界处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烦恼程度。

同事杨姐,性格刚强。怀孕之后,她就因为和婆婆的育儿理念不同闹翻了。婆婆借口身体不好,到女儿家去了,一直到杨姐生孩子的时候也没有回来。杨姐的娘家妈已经去世了,没有人照顾杨姐的月子,杨姐的老公只能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杨姐的月子。

两个没有经验的人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其中的手忙脚乱可想而知。经此一遭,杨姐和她的婆婆更加相处不好了。后来,杨姐的老公实在忍受不了老婆和老妈之间的互相指责,提出和杨姐离婚。女儿留给了老公,杨姐净身出户。

成为妈妈之后,你会对身边的人期待提高。例如婆婆,没有孩子之前,大家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客气一下。但是成为妈妈之后,你对婆婆的期待可能就是希望她能尊重你的意见和建议,不对你育儿的观念指手画脚。

如果对方做不到你心目中的样子,满足不了你的期待,你们之间就会出现挑战。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所以,“当自我、他人、情境都和谐统一,或者找到一个让彼此都满意的均衡点时,互相的关系就比较容易被处理好。”

邹锦华说:“一个人如果和自己的关系顺畅,和他人的关系顺畅,和环境的关系顺畅,这三个部分都和谐统一的话,这个人,想不幸福都难。”

02·女人要懂自己、爱自己

三毛说:“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我想说,一个不懂自己不爱自己的人,也很难从自己身上获得快乐。

每一个身份,都代表着一份期待,更代表着一种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需要。一个女人,只要她一结婚,她的身份就会发生多重的变化。她可以是妈妈,是女儿,是媳妇,是老婆。这么多重的身份,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应付这么多的身份,打一周的鸡血可以。但是,你需要面对的时间不是一个月、一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

这么长的时间,要求女人面面俱到,人也会慢慢被掏空和透支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平静的绝望”:日子每天一样过,平静而平常,可是也一眼就能望到头。女人们就逐渐在平静和沉默中走向衰老,对生活的期待和憧憬会慢慢被抛之脑后。

邹锦华在她的线下工作坊中,经常回邀请来访的妈妈们制作一个角色轮盘,将自己目前人生中的所有角色放在一个360°的圆盘里,然后去拆分比重。大部分的来访者都能够快速地写出了“我是妈妈、我是妻子、我是朋友、我是闺蜜、我是客户、我是老师”等等非常丰富的角色。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把“自己”这个角色写出了。

女人们在做母亲的同时,忘记了还有自己。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身边的人,却忘记了了解自己的需要。如果我们分一点好奇给自己,了解一下自己是如何成长的,经历了哪些发展敏感期?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不开心?用这些简单的问题来问问自己吧,看看自己会有什么答案。

当你足够了解自己,在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去照顾自己了。

当我们可以照顾好自己,获得爱自己的能力之时,孩子也可以拥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那么你就什么都不做,陪伴他、跟随他就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让我们思考和他人相处的模式,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我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孩子们会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形式,影响着我们。

03·成为自己

我想,每一个妈妈都会是最好的妈妈,她会在每一个当下,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期待孩子能够获得最好的资源。我们不能通过孩子来复制我们的人生,或者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否则,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无法为自己而活,那样的感受将会是非常绝望的。

唤醒自我,不仅仅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妈妈们说的。找到自己,才能成为自己,这是生而为人的意义之一。

邹锦华在《我是妈妈,更是自己》一书中说:“去做去实践去成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得以自我更新,以更好地和自己、他人、情境达成动态的平衡之美。”

成为自己不是一句口号,想要自己变得更好,我们要去实践要去做,才知道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做,那就开始去阅读吧。从阅读别人的人生中,寻找到那个为自己而活的自己。

最后,以作者邹锦华在书中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我们都在岁月和关系中逐渐成长,时而软弱,时而强大。当我们成为妈妈之后,孩子与家庭会让我们的成长加速。不论哪一种成长途径,我都希望它是你所盼望的,喜欢的。我期待着你快乐地生活,提高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按照内心的价值取向去选择,收获丰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