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话录》精武门】鲁迅与孔子的对话
鲁迅反对武术救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认为在那个战争使用枪支的时代,武术无论多么强大,都不可能练到刀枪不入的地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第二,由于许多提倡武术救国的所谓武术家迷信巫术,许多人不太注意锻炼肌肉,而是将武术视为魔法,经常玩一些“宋武脱手铐”的把戏。
鲁迅的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上海吴京体育协会编辑陈铁生的反驳。他是吴京四大杰出艺术家之一,也是功夫电影《精武门》的原型,该片的创始人是霍元甲。他迅速给鲁迅写了一封公开信,声称:第一,武术不是巫术,武术家和拳师的性质不同;第二,30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个半手半脚的人了。我在西方治不好病,但学习西方健身操仍然无效。最后,我学习了中国武术,实际上康复了,所以武术很有用。第三,美国还翻译出版了一本教中国武术的书,如《北拳堆》,证明中国武术是真的;第四,虽然是枪炮时代,但是打仗冲锋陷阵的时候,你得拼刺刀,得用武术。而且,国外的陆军学校也学习枪械击剑。
鲁迅则针锋相对:第一,虽然有些武术家不信鬼神,但这只是极少数,崇尚武学的人大多相信鬼神;第二,虽然你通过练拳治好了旧疾,但你不能说武术应该普及,就像有些药物可以治病,但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服用一样;第三,美国虽然出版了《北方拳斗》等书籍,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认同武术。他们会翻译来自不同国家的小说,只是为了让他们的人民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第四,国外军校虽然练刺杀,但只是军校练习,在小学和普通中学仍无普及必要。
一年后,吴京体育协会在上海举行了成立10周年庆典。孙中山题写了“尚武精神”的牌匾,并号召大家向霍元甲学习,称“要使国家强大,每个人都必须练习武术”。
八年后,当鲁迅在编辑《语丝》杂志时,一篇作者评论武术的文章让他旧事重提:“我确实反对中国人的‘拳击热’,因为我怕大家都忘记了枪,认为拳头和拳头可以拯救国家……”然后他换了一支笔:“现在意见有些不同了...我不妨学一学”,因为时代多灾多难。不管你做的是文化还是武术。"
虽然鲁迅和陈铁生的观点截然相反,但他们并不矛盾。因为,两人的辩论不是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