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的来历有怎样的故事?
相传清朝初年,浙江丽水的少林拳师方种有一个独生女儿叫方七娘,自幼得到父亲的真传,因婚姻失意,出家到白练寺为尼。
一天,方七娘正在寺中织布,见一只白鹤飞落在梁上,昂首扭颈、舞翅弄姿,于是她就将手中的梭盒投出,不料却被白鹤闪让过去;她又把纬尺扔过去打它,又被白鹤用翅膀弹落。
方七娘平时认为自己的武功已经非比寻常了,没想到两击不中,心中感到十分惊讶。于是她开始观察白鹤,细心揣摩,受到启发,心中顿悟,就将白鹤的舞姿糅入少林拳法之中,独创出别开生面的“白鹤拳”。
这时,恰逢永春拳师颜起诞率领门徒曾四云游各地、以武会友来到该地。颜起诞与方七娘比试后,败得心悦诚服,便命曾四拜方七娘为师。曾四在寺中与七娘切磋拳术十余年,日久生情,最终结为夫妇。
康熙初年,七娘随曾四回到永春,住在西外五里街金峰山脚下,开设武馆,教授徒弟。
从此,白鹤拳在永春迅速传布,城关乡镇拳馆竞立,一些嗜好武功的又将它播向八闽,甚至随出洋谋生的人在东南亚、台湾植根。
1683年,台湾人白戒来到永春拜方七娘为师,学成之后,留在永春收徒传艺,传下“寸劲节力”功夫,使白鹤拳弹抖寸劲的特点表现得更加突出。
永春和台湾人***同敬奉方七娘为白鹤仙师始祖,尊曾四为“前永春名师”,曾四的徒弟郑礼、辜喜、辜魁、乐杰、王打兴为“前五虎”;尊白戒为“后永春名师”,白戒的徒弟郑宠、林添、郑泮、辜初、辜荣为“后五虎”。
方七娘的徒弟及后来白鹤拳的传人,大多行侠仗义,保护乡里,在闽南许多地方都流传着一些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
永春白鹤拳弘扬了中华武术,振我国威。方七娘的白鹤拳经过三代人传到五枚师太,五枚师太传严咏春后,独出名扬天下的咏春拳,因此咏春拳宗于白鹤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