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迎娟的生平经历

2004 年某月,中国音协大提琴学会举办了第一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选手“你方拉罢我登场”,大提琴优美的乐音在比赛现场缭绕着。透过比赛,既看到了我国大提琴的普及程度,也显示出我国大提琴教育在各地的水平。

那次比赛,来自长春的一位大眼睛姑娘在独奏、重奏中都有上佳表现,最终她的独奏和中国作品获得了 C 组两个第一名。她的出现,让诸多评委眼前一亮。

同年9月,在“首届中国56个民族青少年艺术人才大赛”上,这个小姑娘以出色的演奏又一举夺得少年组金奖。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叫付迎娟。2006 年,付迎娟再次参加了爱琴杯大提琴比赛,结果她再次摘得桂冠,获得了A 组第一名。这一年,她12 岁。赛后不久,付迎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娜木拉老师。如今当年的小冠军已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三的学生。

那天,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门前见到了付迎娟和她的妈妈。15 岁的付迎娟身材高挑,少女的稚气写在脸上,黑黑的眸子里盛满了清澈与单纯。

付迎娟的妈妈称,自打孩子来北京读书后,她就从单位办理了退养,陪着孩子来到北京。这种陪读的现象在中央音乐学院屡见不鲜。

付迎娟很大方,但声音中不免还有一丝胆怯。她低低地说,当她第一次参加“爱琴杯”比赛时很紧张。“那次我准备了很多比赛的曲目,拼命上课、学习,希望取得好成绩。”她说在比赛前,她还参加了 刘正谈 老师的师生音乐会上,演奏了独奏《欢乐的牧民》。作为比赛前的一次热身,付迎娟的演奏已经引起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1998 年,四岁多的付迎娟得到长春电影乐团大提琴首席刘正谈老师的启蒙。四岁多的付迎娟拥着比她还高的大提琴,用黑亮的眼睛盯着刘正谈老师的一举一动。一周后,老师发现她握弓的手法很正确,上手后对弓的平衡程度掌握得也很好,对音乐的节奏感也有着超乎常人的领悟力,刘老师称这个孩子很有音乐天赋。渐渐地,小迎娟的大提琴已经能够拉得有模有样了。迎娟的妈妈觉得,自己儿时的梦想正在孩子身上变成了现实。据迎娟的妈妈称,之所以让孩子学习大提琴是有原因的。“我从小就喜欢大提琴和小提琴,因为学小提琴的人太多了,我就让孩子学习大提琴了,也算冷门。”她介绍说自己是蒙古族,“我老爷是草原的说唱艺人,他自己制作马头琴,也会拉马头琴。”通过付迎娟妈妈的讲述,我不由得暗想:看来付迎娟热爱音乐还是有一定渊源的。付迎娟妈妈说起女儿来,脸上全是自豪。她说从来没有打过孩子,孩子总是很自觉的练琴,在长春,迎娟参加过很多次的比赛都获得过第一名,但对在北京爱琴杯比赛获奖她们最为看重。

付迎娟的妈妈庆幸孩子学琴没有走弯路,找到的老师都很好。

最初付迎娟拉西洋的东西都偏中国的风格,自打来到音乐学院附中之后,经过娜木拉老师的指点,她在拉西洋古典音乐作品时已经接近西洋作品的风格了。娜木拉老师对付迎娟的评价是:这个孩子特单纯,她的乐感好、资质好,挺有发展的。

付迎娟谈起小时候学习乐器的点滴,她记得刘老师对她比较严格,回家后她感到有些压力,自己在日记本上流露出不想再学的想法。“小时候练琴有点机械和被动,不是自己主动的想练。”真正热爱大提琴是进入附中后,练琴有了一个目标,有了追求的方向。 付迎娟称很喜欢娜木拉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崇拜娜老师的学生田博年。我问付迎娟对将来有何规划,她略沉思一下后说,想将来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毕竟大提琴是西方的乐器,那里的氛围更好。”她还表示,家里人以及那么多人帮助我,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一定好好练琴。付迎娟的妈妈听到她这么说,一脸的欣慰。 2010年初央视音乐频道的《大提琴课堂》,付迎娟和她的同学张舒来到节目与娜木拉老师为观众朋友示范演奏了大提琴不同把位的练习。

2010年7月,付迎娟远赴加拿大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学习。